康字详情
康
康字概述
〔康〕字拼音是(kāng),部首是广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康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广、隶”,五行属木。
〔康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康为穅的本字。从禾,康声。本义是谷皮;米糠。
〔康〕字仓颉码是ILE,五笔是YVII86,OVII98,四角号码是00299,郑码是TGXK,中文电码是1660,区位码是3121。
〔康〕字的UNICODE是U+5EB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247,UTF-32:00005EB7,UTF-8:E5 BA B7。
〔康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385,属常用字。
〔康〕字异体字是糠、𠭳、𢊪、𩂮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广部
武英殿刻本: 第832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47頁,第2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90頁,第16字
音《唐韻》:苦岡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丘岡切,𡘋音穅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樂也。《詩・唐風》:無巳大康。又,〈周頌〉:迄用康年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康,安也。《書・益稷》:庶事康哉。又,〈洪範〉:五福,三曰康寧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宮》:五達謂之康,六達謂之莊。【疏】孫炎曰:康,樂也,交會樂道也。《釋名》:五達曰康。康,昌也、昌盛也,車步倂列並用之,言充盛也。《列子・仲尼篇》:堯遊於康衢。《史記・騶衍傳》:爲列第康莊之衢。
义又,《易・晉卦》:康侯用錫馬蕃庶。【註】康,美之名也。
义又,《禮・祭統》:康周公。【註】康,猶褒大也。
义又,《諡法》:淵源流通曰康,溫柔好樂曰康,令民安樂曰康。
义又,國名。《書・康誥》〔疏〕:命康叔之誥。管蔡郕霍皆國名,則康亦國名,在圻內。又,《前漢・西域傳》:康居國,東與烏戈山離,西與條支接。
义又,州名。《唐書・地理志》:康州,析端州之端溪置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衞康叔之後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器》:康瓠謂之甈。【註】瓠,壷也。賈誼〈懷沙賦〉:寶康瓠。
义又,與穅通。《說文》:穅,或省作康。
音又,與漮通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漮,虛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酌彼康爵。【箋】康,空也。漮、康音義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苦浪切,音抗。《禮・明堂位》:崇坫康圭。【註】康讀爲亢。【疏】亢,舉也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下 部首:广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08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7頁,第2字
《前漢・西域傳》康居國,東與烏戈山離,西與條支接。
謹照原文改爲:安息國王治番兜城,北與康居接。
《賈誼・懷沙賦》
謹照原文懷沙賦改弔屈原賦。
注解
〔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广部。
〔康〕字拼音是kā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广、隶。
〔康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康为穅的本字。从禾,康声。本义是谷皮;米糠。
〔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āng] ⑴ 安宁⑵ 空,空虚⑶ 宽阔⑷ 无病⑸ 丰盛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苦岡切頁碼第230頁,第4字續丁孫
穅
異體糠
穀皮也。从禾从米,庚聲。
𥹺
異體𢊪、康
穅或省。
附注李富孫辨字正俗:「穅、康本一字。穅从禾、米,康省从米。今以穅為穀皮字,而以康為康樂,康寧字,畫然分為二義。」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》:「从庚之字有康字,小篆作𥹺,从米,云糠之省。穅曰:『穀之皮。』然古文康字不从米……意亦絕無穅義……康字訓安樂,訓和靜,訓廣大,訓空虛,只空虛之義於穀皮稍可牽及,其他均大相逕庭,無由引伸。余意此康字必以和樂為其本義,故殷、周帝王即以其字為名號。穅乃後起字,蓋从禾康聲,古人同音通用不必康即穅也……康字蓋从庚,庚亦聲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彄荘反頁碼第587頁,第7行,第1字述
穀之皮也。從禾、米,庚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爾雅》云:『康,空也。』從禾、米。米,皮去其内即空之意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87頁,第7行,第2字述
或省作。
鍇注臣鍇曰:「唯從米庚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苦岡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296頁,第4字許惟賢第567頁,第4字
穀之皮也。
段注云穀者,晐黍稷稻梁麥而言。穀猶粟也。今人謂巳脫於米者爲穅。古人不爾。穅之言空也。空其中以含米也。凡康寧,康樂皆本義空中之引伸。今字分別。乃以本義从禾。引伸義不从禾。
从禾米。庚聲。
段注庚毛刻作康。誤。今正。苦岡切。十部。
穅或省作。
段注稃𥢶穅康四篆大徐在秳𥝬二篆之下。今以類移此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省作康,米出曰康(空)。水出曰漮,室空曰㝩,實皆康之假借,段氏以康寧為空之假借,非也,實康之引申耳。五達為康乃㽘之假借。由庚,庚即康聲轉耳。
當作康,康既从米又加禾,不通。訓空者又有康、漮、㱂、㝩。康訓安,不可解。
或作康,穀之皮也(中空也)。水竭之漮,屋中無人之㝩,荒年曰大康,皆此「康」字引申之義。康寧之康殆由㝩字引申。《爾雅》道路名曰康(康莊),殆借為㽘之引申義(㽘,田間道也)。《詩》「由庚」(萬物各得其道也),《漢書》「夷庚」(即變夷所由之道)、《成十八年》「以塞夷庚」亦路也,亦㽘之借。段以康樂、康寧皆康本義,非。
或康。米出曰康(空也)。水竭曰漮,空室曰㝩,皆由康引申。段氏以康寧為空之假借,非也,實康之引申耳,訓道路之康係㽘【更】字,㽘者,田間道路也。庚亦有訓作道路者,亦係㽘字,《成十八年》:「以塞夷庚」。
白话解释
穅,是谷物的皮壳。字形采用“禾、米”作边旁,采用“庚”作声旁。,这是“穅”的异体字,省去了“禾”。
穅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51頁,第1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77頁,第10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4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90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79頁,第1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004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720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644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479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78頁,第1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86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347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7197頁【補遺】第1708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9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08頁【崇文】第242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935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573頁,第2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298頁,第5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630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687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