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字详情
庄
庄字概述
〔庄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huāng、péng),部首是广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庄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广、土”,五行属金。
〔庄〕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。从艸,从壮,壮亦声。本义是草大。
〔庄〕字仓颉码是IG,五笔是YFD86,OFD98,四角号码是00214,郑码是TGB,中文电码是8369,区位码是5515。
〔庄〕字的UNICODE是U+5E8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196,UTF-32:00005E84,UTF-8:E5 BA 84。
〔庄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514,属常用字。
〔庄〕字异体字是㽵、庒、荘、莊、𠗎、𤕶、𤖄、𤖈、𦻊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广部
武英殿刻本: 第823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43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86頁,第12字
音《五音集韻》:薄庚切,音彭 —— 平也。
注解
〔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广部。
〔庄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uāng、pé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广、土。
〔庄〕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。从艸,从壮,壮亦声。本义是草大。
〔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uāng] ⑴ 村落,田舍⑵ 封建社会君主、贵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⑶ 商店的一种名称⑷ 某些种类的赌博,局中人轮流为主⑸ 四通八达的道路⑹ 严肃,端重⑺ 姓。㈡ [péng] ⑴ 平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側羊切頁碼第16頁,第2字續丁孫
莊
上諱。
鉉注臣鉉等曰:此漢明帝名也。从艸从壯,未詳。
𤖄
異體𤖈
古文莊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後漢孝明帝諱,故許慎不解說而最在前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說解當曰:莊,艸大也。从艸,壯聲。此形聲兼會意字。壯訓大,故莊訓艸大。古書莊、壯多通用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側羊反頁碼第63頁,第6行,第1字述
上諱。
鍇注臣鍇曰:「後漢孝明帝諱,故許愼不解說而最在前也。臣鍇以爲莊,盛飾也。故從艸壯聲。壯亦盛也。又道路六逹謂之莊,亦道路交會之盛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63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莊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側羊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86頁,第4字許惟賢第37頁,第7字
上諱。
段注見《示部》。其說解當曰艸大也,从艸壯聲。其次當在菿蔪二字之閒。此形聲兼會意字。壯訓大。故莊訓艸大。古書莊壯多通用。引伸爲凡壯盛精嚴之義。《論語》。臨之以莊。苞咸曰:莊,嚴也是也。側羊切。十部。
古文莊。
段注莊字篆文本不書。今書之者。後人補也。然則錄古文注之曰古文莊。亦恐後人所加。且其形本非莊字。當是奘字之譌。古文士或作𣎶。譌爲𣦵也。凡古文經後人轉寫茫昧難知者,舉以𥲮奘二字爲例求之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《爾雅》有「奘」字,訓駔。駔,馬大也。引申為莊嚴之意,故莊嚴當作奘嚴(段謂當作「壯嚴」,亦通)。「六達謂之莊」,此義未詳所出,但山莊之義,即由此出。
《爾雅》有「奘」字,訓駔,駔,馬大也。引申為莊嚴之莊,故莊嚴當作奘嚴(段氏謂當作壯嚴,亦通,取壯盛精嚴誼)。「六達謂之莊」,誼未詳,然山莊之莊為其引申誼。
《爾雅》有「奘」字,訓駔,駔,馬大也。引申為莊嚴之意,故莊嚴當作奘嚴(段謂當作壯嚴,亦通)。「六達謂之莊」,此義未詳所出,但山莊之義即由此出。
白话解释
庄,讳皇上之圣名,不可妄解(这里“上”指汉明帝刘庄)。
字形解说
始見金文,僅一見〈?亥鼎〉的「宋莊公之孫」一句,用為諸侯名。字從爿。戰國文字字形已從艸、壯聲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:「莊,上諱。」徐鉉注:「此漢明帝名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其說解當曰:『艸大也。从艸、壯聲。』其次當在菿、蔪二字之間,此形聲兼會意字,壯訓大,故莊訓艸大。古書莊、壯多通用,引伸為凡壯盛精嚴之義。莊字篆文本不書,今書之者,後人補也。然則錄古文注之曰:『古文莊。』亦恐後人所加,且其形本非莊字,當是奘字之譌。」隸、楷字形均可上溯自戰國文字。規範字改從土而做庄。
莊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9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8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9頁,第9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7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59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01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55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8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1頁,第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7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62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442頁【補遺】第16200頁【補編】第1487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597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6頁【崇文】第18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5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2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377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61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