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字详情
年
年字概述
〔年〕字拼音是(nián),部首是干部,总笔画是6画,是独体字。
〔年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𠂉、㐄”,五行属火。
〔年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禾”,下面是“人”,禾谷成熟,人在负禾。小篆字形,从禾,千声。本义是年成,五谷成熟。
〔年〕字仓颉码是OQ,五笔是RHFK86,TGJ98,四角号码是80500,郑码是MAMB,中文电码是1628,区位码是3674。
〔年〕字的UNICODE是U+5E7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180,UTF-32:00005E74,UTF-8:E5 B9 B4。
〔年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444,属常用字。
〔年〕字异体字是䄭、秊、年、𠡦、𠦅、𠦚、𠫺、𠬋、𦼌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干部
武英殿刻本: 第815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40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83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:奴顚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:寧顚切;《正韻》:寧田切,𡘋撚平聲。《說文》本作秊,穀熟也,从禾,千聲。《春秋・桓三年》:有年。《榖梁傳》:五穀皆熟爲有年。〈宣十六年〉:大有年。《榖梁傳》:五榖大熟爲大有年。
义又,歲也。《爾雅・釋天》:夏曰歲、商曰祀、周曰年、唐虞曰載。【註】歲取星行一次,祀取四時一終,年取禾一熟,載取物終更始。【疏】年者,禾熟之名,每歲一熟,故以爲歲名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正歲年以序事。【註】中數曰歲,朔數曰年。【疏】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,節氣在前,中氣在後 —— 節氣一名朔氣 —— 中氣帀則爲歲,朔氣帀則爲年。《左傳・宣三年》:卜年七百。
义又,齒也。《釋名》:年,進也,進而前也。《禮・王制》:凡三王養老,皆引年。【註】引年,挍年也。《左傳・定四年》:武王之母弟八人,周公爲太宰,康叔爲司宼,𣆀季爲司空,五叔無官,豈尚年哉。【註】言以德爲輕重,而不以齒爲先後也。
义又,姓。《萬姓統譜》:永樂中有年當,懷遠人,歷官戸部尚書。
音又,叶禰因切,音民。《前漢・敘傳》:封禪郊祀,登秩百神;協律改正,享兹永年。崔駰〈襪銘〉:長履景福,至於億年;皇靈既佑,祉祿來臻。又,《集韻》:乃定切,音佞 —— 人名。《公羊傳・襄三十年》:年夫。【釋文】年音佞,二《傳》作佞夫。
义《集韻》:亦書作秆。唐武后作𠡦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下 部首:干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05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6頁,第36字
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
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
注解
〔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干部。
〔年〕字拼音是nián,上下结构。
〔年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禾”,下面是“人”,禾谷成熟,人在负禾。小篆字形,从禾,千声。本义是年成,五谷成熟。
〔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ián] ⑴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⑵ 每年的⑶ 一年的开始⑷ 有关年节的(用品)⑸ 时期,时代⑹ 收成⑺ 岁数⑻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⑼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⑽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奴顛切頁碼第230頁,第18字續丁孫
秊
異體秊、年
穀孰也。从禾千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大有秊。」
附注容庚《金文編》:「年,从禾,从人,人亦聲。《說文》非。」于省吾《甲骨文字釋林》:「年乃就一切穀類全年的成熟而言。」按:甲骨文「年」字意為稔熟,金文始用作年歲字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人負禾,會穀熟收成之意。東周以後,『人』下部中央形或加圓點飾筆,圓點變橫畫,『人』形就成了『千』形;『人』形或下加『土』,變成『𡈼』形。」
蔣注武則天新造字:𠡦(𠦚)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泥賢反頁碼第589頁,第1行,第2字述
穀熟也。從禾千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大有年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周曰年,取禾一熟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奴顚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303頁,第3字許惟賢第570頁,第7字
穀孰也。
段注《爾雅》曰:夏曰歲。商曰祀。周曰年。唐虞曰載。年者,取禾一孰也。
从禾。千聲。
段注奴顚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大有年。
段注宣十六年經文。《穀梁傳》曰:五穀皆孰爲有年。五穀皆大孰爲大有年。
年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52頁,第1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79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4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90頁,第16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79頁,第2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006頁,第7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724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651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483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78頁,第2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86頁,第1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353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7210頁【補遺】第1708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29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10頁【崇文】第243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937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574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637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688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