帔字详情
帔
帔字概述
〔帔〕字拼音是(pèi),部首是巾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帔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巾、皮”,五行属水。
〔帔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巾,皮声。巾,裹头或缠束、覆盖用的织物。本义是裙。
〔帔〕字仓颉码是LBDHE,五笔是MHHC86,MHBY98,四角号码是44247,郑码是LIXI,中文电码是1592,区位码是6490。
〔帔〕字的UNICODE是U+5E1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084,UTF-32:00005E14,UTF-8:E5 B8 94。
〔帔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3934。
〔帔〕字异体字是被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8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29頁,第4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71頁,第2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披義切,音被。《說文》:弘農謂帬帔也。楊子㊟〔應為揚子〕《方言》:帬,陳魏之閒謂之帔。《廣雅》:帬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在肩背也。《釋名》:帔,披也。披之肩背,不及下也。《正字通》:褙子也。省作背,以其覆肩背也。《南史・任昉傳》:昉子西華,冬月著葛帔練裠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敷羈切;《集韻》:攀糜切,𡘋音披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類篇》:班縻切,音悲 —— 同「襬」,關東人呼裙也。
注解
〔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。
〔帔〕字拼音是p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皮。
〔帔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巾,皮声。巾,裹头或缠束、覆盖用的织物。本义是裙。
〔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èi] ⑴ 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披義切頁碼第252頁,第20字續丁孫
帔
弘農謂帬帔也。从巾皮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披義切頁碼第648頁,第1行,第2字述
弘農謂帬帔也。從巾皮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披義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430頁,第3字許惟賢第626頁,第5字
弘農謂帬帔也。
段注謂帬曰帔也。《方言》曰:帬,陳魏之閒謂之帔。自關而東謂之襬。
从巾。皮聲。
段注披義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帔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96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32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8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19頁,第1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04頁,第1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099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875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897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620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96頁,第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14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576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7793頁【補遺】第1716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92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68頁【崇文】第266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28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170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748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