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字详情
尊
尊字概述
〔尊〕字拼音是(zūn),部首是寸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尊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酋、寸”,五行属金。
〔尊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双手捧着尊,从酉,从収( gǒng )。小篆从酋,从収。或作寸。本义是酒器。
〔尊〕字仓颉码是TWDI,五笔是USGF,四角号码是80346,郑码是UDFD,中文电码是1415,区位码是5580。
〔尊〕字的UNICODE是U+5C0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562,UTF-32:00005C0A,UTF-8:E5 B0 8A。
〔尊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743,属常用字。
〔尊〕字反义词是卑,异体字是奠、𡬭、𡬯、𡭆、𢍜、𤮐、𥈪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97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95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34頁,第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:祖昆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租昆切,𡘋音遵。《說文》:高稱也。《廣韻》:重也、貴也,君父之稱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天尊地𤰞,乾坤定矣。《孟子》:天下有達尊三,爵一,齒一,德一。《禮・表記》:使民有父之尊,有母之親,然後可以爲民父母。
义又,敬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禮者,自𤰞而尊人。雖負販者,必有尊也。
义又,《說文》:註酒器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司尊彝,掌六彝六尊之位。六尊,謂犧尊,象尊,著尊,壷尊,太尊,山尊,以待祭祀賔客。
义又,姓。《風俗通》:尊盧氏之後。與宗通。
音又,叶將鄰切,音津。《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大祖元勳,啟立輔臣。支庶藩屛,侯王𡘋尊。
音又,叶此緣切,音銓。《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割制廬幷,定爾土田。什一供貢,下富上尊。
义《說文》:尊本酒器,字从酋,廾以奉之。或从寸、或从缶作罇。《集韻》亦作㽀、墫。《正字通》:今俗以尊作尊𤰞之尊,酒器之尊別作樽,非。樽,林木茂盛也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上 部首: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69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5頁,第5字
《禮・表記》使民有父之尊,有母之親,然後可以爲民父母。
謹照原文然後改而後。
《周禮・春官》司尊彝,掌六彝六尊之位。
謹照原文改六尊六彝。
注解
〔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寸部。
〔尊〕字拼音是zū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酋、寸。
〔尊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双手捧着尊,从酉,从収( gǒng )。小篆从酋,从収。或作寸。本义是酒器。
〔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ūn] ⑴ 地位或辈分高⑵ 敬重⑶ 敬辞,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⑷ 量词⑸ 同“撙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祖昆切頁碼第497頁,第1字續丁孫
𢍜
酒器也。从酋,𠬞以奉之。《周禮》六尊:犧尊、象尊、著尊、壺尊、太尊、山尊,以待祭祀賓客之禮。
尊
𢍜或从寸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以尊作尊卑之尊。別作罇。非是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凡酌酒者必資於尊,故引申以為尊卑字……自專用為尊卑字,而別制罇、樽為酒尊字矣。」「廾者,竦手也。奉者,承也。設尊者必竦手以承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祖存反頁碼第1155頁,第6行,第1字述
酒器也。從酋、廾,㠯奉之也。《周禮》六𢍜:犧𢍜、象𢍜、著𢍜、壺𢍜、太𢍜、山𢍜。以待祭祀賓客之禮,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155頁,第7行,第1字述
尊或從寸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祖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3005頁,第2字許惟賢第1304頁,第1字
酒器也。
段注凡酒必實於尊以待酌者。鄭注禮曰:置酒曰尊。凡酌酒者必資於尊。故引申以爲尊卑字。猶貴賤本謂貨物而引申之也。自專用爲尊卑字,而別製罇樽爲酒尊字矣。
从酋。廾㠯奉之。
段注廾者,竦手也。奉者,承也。設尊者必竦手以承之。祖昆切。十三部。
《周禮》六𢍜。犧𢍜,象𢍜,箸𢍜,壷𢍜,大𢍜,山𢍜。㠯待祭祀賓客之禮。
段注見《周禮・司尊彝》職。犧作獻。鄭司農云:獻讀爲犧。犧尊,飾以翡翠。象尊,以象鳳皇。或曰以象骨飾尊。箸尊,箸略尊也。或曰箸尊箸地無足。壷者,以壷爲尊。《春秋傳》曰:尊以魯壷。大尊,大古之瓦尊。山尊,山罍也。按《毛詩・閟》之犧尊,卽獻尊也。故許同大鄭作犧。以待祭祀,《司尊彝》詳之矣。《大行人》賓客之祼亦必用彝。《饗禮・食禮》亦必用尊。故約之曰以待祭祀賓客之禮。
𢍜或从寸。
段注此與寺从寸意同。有法度者也。
尊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85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262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94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59頁,第1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92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192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638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31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118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93頁,第2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633頁,第10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209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4365頁【補遺】第1815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183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311頁【崇文】第524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60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617頁,第10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1197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373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