堞字详情

diéㄉㄧㄝˊ
二级汉字通用字

土部

12画

9

12画 (堞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GPTD

BEZF

44194

1026

6006

U 581E

FANS

横、竖、提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竖折/竖弯、横、竖、撇、捺

堞字概述

〔堞〕字拼音是(dié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堞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土、枼”,五行属土。

〔堞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。葉( yè )声。本义是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。

〔堞〕字仓颉码是GPTD,五笔是FANS,四角号码是44194,郑码是BEZF,中文电码是1026,区位码是6006

〔堞〕字的UNICODE是U+581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558,UTF-32:0000581E,UTF-8:E5 A0 9E。

〔堞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5060

〔堞〕字异体字是𡍕𡐽𡑢𡔁𥏭

汉字解释

diéㄉㄧㄝˊ

基本解释

城上如齿状的矮墙。城~。雉~。~楼。~口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(形声。从土。葉( yè )声。本义: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) 同本义。
battlements;
堞,城上女垣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按,古城用土,加以砖墙,为之射墙也,亦谓之陴,或谓之陴倪。傅于堞。 —— 《左传·襄公六年》
雉堞;城堞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543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233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165頁,第12

廣韻》:徒協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達協切,𡘋音牒 —— 城上女牆。左傳・襄二十七年》:盧蒲嫳攻崔氏,崔氏堞其宮而守之。左思〈魏都賦〉:崇墉濬洫,嬰堞帶涘。

又,《集韻》:託協切,音帖 —— 義同。

說文》作𡑢,或作𡐽𡍕

注解

〔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

〔堞〕字拼音是di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枼

〔堞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。葉( yè )声。本义是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。

〔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ié] ⑴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𡑢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叶切頁碼454頁,第27

𡑢

異體𡐽、堞

𡑢城上女垣也。从土葉聲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古之城以土,不若今人以專(磚)也。土之上間加以專牆,為之射孔,以伺非常。……今字作堞。」《玉篇・土部》:「𡑢,同堞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𩛩頁碼1068頁,第6行,第1

𡑢城上女垣也。從土葉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叶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752頁,第6許惟賢1196頁,第8

𡑢城上女垣也。

段注女之言小也。《𨸏部》陴下日。城上俾倪女牆也。𡑢與陴異字而同義。《左傳》。堙之。環城傅於堞。杜曰:堞,女牆也。古之城以土。不若今人以專也。土之上閒加以專牆。爲之射孔。以伺非常。曰俾倪,曰陴,亦曰𡑢。《左傳》。盧蒲嫳攻崔氏。崔氏堞其宫而守之。弗克。此謂於宫牆之上。又加俾倪也。

从土。葉聲。

段注按从葉者,如葉之薄於城也。亦有會意焉。今字作堞。徒叶切。八部。

𡑢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00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1159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863頁
4說文校箋第604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540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2002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351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71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870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359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580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4784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3239頁【補遺】第17992頁
14通訓定聲第568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198頁【崇文】第4789頁
16說文句讀第1980頁
17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257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252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