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字详情
喜
喜字概述
〔喜〕字拼音是(xǐ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喜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壴、口”,五行属水。
〔喜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上面是“鼓”本字,下面是“口”。“鼓”表示欢乐,“口”是发出欢声。本义是快乐;高兴。
〔喜〕字仓颉码是GRTR,五笔是FKUK,四角号码是40601,郑码是BJUJ,中文电码是0823,区位码是4718。
〔喜〕字的UNICODE是U+559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916,UTF-32:0000559C,UTF-8:E5 96 9C。
〔喜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523,属常用字。
〔喜〕字的近义词是欢、乐,反义词是忧、怒、悲,异体字是嬉、憘、憙、歖、𠶮、𠺇、𡔯、𢐭、𢝫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60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99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7頁,第3字
音《唐韻》:虛里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許已切;《正韻》:許里切,𡘋音蟢。《爾雅・釋詁》喜,樂也。《玉篇》:悅也。《書・益稷》:股肱喜哉。《易・否卦》:先否後喜。
义又,聞喜,縣名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元順帝時喜同,明正統中喜寧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虛其切,音僖 —— 末喜,有施氏女名。〈晉語〉:夏桀伐有施氏,有施人以妹喜女焉。
音又,《楚辭・天問》:𥳑狄在臺嚳何宜,𤣥鳥致貽女何喜。【註】喜叶音羲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許記切 —— 與憙同,好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彤弓弨兮,受言載之。我有嘉賓,中心喜之。【註】載叶子利反,喜讀去聲。《前漢・廣陵王傳》:何用爲樂心所喜,出入無悰爲樂亟。【註】韋昭曰:喜,許吏反。亟,丘吏反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昌志切,音熾 —— 與饎同。詳食部饎字註。
注解
〔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喜〕字拼音是x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壴、口。
〔喜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上面是“鼓”本字,下面是“口”。“鼓”表示欢乐,“口”是发出欢声。本义是快乐;高兴。
〔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ǐ] ⑴ 高兴,快乐⑵ 可庆贺的,特指关于结婚的⑶ 妇女怀孕⑷ 爱好⑸ 适于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虛里切頁碼第152頁,第10字續丁孫
喜
樂也。从壴从口。凡喜之屬皆从喜。
歖
古文喜从欠,與歡同。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聞樂則樂,故从壴;樂形於譚笑,故从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虛己反頁碼第387頁,第7行,第1字述
樂也。從壴,從口。凡喜之屬,皆從喜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曰:「公喜而後可知也。」形於言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88頁,第1行,第1字述
古文喜從欠,與歡同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虛里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817頁,第3字許惟賢第363頁,第4字
樂也。
段注樂者,五聲八音緫名。《樂記》曰:樂者,樂也。古音樂與喜樂無二字。亦無二音。
从壴。从口。
段注壴象陳樂立而上見。从口者,𥬇下曰喜也。聞樂則𥬇。故从壴从口會意。虛里切。一部。
凡喜之屬皆从喜。
古文喜。从欠。
段注葢古文作㰻。轉寫誤耳。
與歡同。
段注同下當有意。謂皆从欠也。
白话解释
喜,快乐。字形采用“壴、口”会义。所有与喜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喜”作边旁。“歖”,这是古文的“喜”字,字形采用 “欠”作边旁,造字方法与“欢”相同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壴、從口。從壴,壴是鼓的初文,像鼓陳列在鼓架之上,表示擊鼓為樂,歡樂而喜的意思;從口,表示歡樂的心情。從金文到楷書都承甲骨文字形而來。《說文》古文或從欠作「歖」,從口、從欠意義相通,都表示喜悅的意思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喜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02頁,第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00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1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98頁,第1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90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77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190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70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991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21頁,第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96頁,第1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564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098頁【補遺】第1675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71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08頁【崇文】第162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603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397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205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73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489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