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字概述
〔問〕字拼音是(wèn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問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門、口”。
〔問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口,門聲。本义是問,詢問。
〔問〕字仓颉码是ANR,五笔是UKD,四角号码是77601,郑码是XDJ。
〔問〕字的UNICODE是U+554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839,UTF-32:0000554F,UTF-8:E5 95 8F。
〔問〕字异体字是问、𠳅、𦔴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52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95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3頁,第10字
音《唐韻》:亡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文運切,𡘋聞去聲。《說文》:訊也。《書・仲虺之誥》:好問則裕。《詩・邶風》:問我諸姑,遂及伯姊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聘,問也。《儀禮・聘禮》:小聘曰問,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宗伯》:時聘曰問。又,秋官〈大行人〉:閒問以諭諸侯之志。【又】凡諸侯之邦交,歲相問也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古謂遺曰問。《詩・鄭風》:雜佩以問之。【傳】問,遺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凡以苞苴、簟笥問人者㊟〔「苞苴」上,開明版有「弓劍」二字,作:凡以弓劍、苞苴、簟笥問人者〕。《左傳・哀二十六年》:衛侯使以弓問子貢㊟〔「子貢」,開明版作「子贛」〕。
义又,訊罪曰問。《詩・魯頌》:淑問如臯陶㊟〔「臯」,開明版作「皐」〕。【註】淑,善;問,訊囚也。
义又,命也。《左傳・莊八年》:期戍,公問不至。【註】問,命也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今襄州有之。《正字通》:明問智,成化貢士。
音又,《正韻》與聞同,聲問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宣昭義問。【又】亦不隕厥問。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愛日堂藏本: 第97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1頁,第23字
《禮・曲禮》凡以苞苴簟笥問人者。
謹照原文簟笥改簞笥。
注解
〔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問〕字拼音是wè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門、口。
〔問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口,門聲。本义是問,詢問。
〔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wèn] ⑴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⑵ 爲表關切而詢問⑶ 審訊,追究⑷ 管,干預⑸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東西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亡運切頁碼第41頁,第31字續丁孫
問
訊也。从口門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亡運反頁碼第126頁,第6行,第2字述
訊也。從口門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亾運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25頁,第9字許惟賢第100頁,第2字
訊也。
段注《言部》曰:訊,問也。引伸爲禮之聘問。
从口。門聲。
段注亾運切。十三部。
白话解释
问,审讯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门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口、門聲。從口,表示以言語向人詢問;門聲,表示音讀。從戰國文字到楷書皆承甲骨文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問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7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7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03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4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7頁,第1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66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10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7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6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頁,第1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3頁,第1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6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143頁【補遺】第1630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215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5頁【崇文】第49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8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5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30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