吻字概述
〔吻〕字拼音是(wěn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吻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勿”,五行属金。
〔吻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勿声。本义是嘴唇。
〔吻〕字仓颉码是RPHH,五笔是KQRT,四角号码是67020,郑码是JROD,中文电码是0708,区位码是4639。
〔吻〕字的UNICODE是U+543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563,UTF-32:0000543B,UTF-8:E5 90 BB。
〔吻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743,属次常用字。
〔吻〕字异体字是㖧、㗃、䐇、呅、呡、肳、脗、𠞍、𠯳、𦝮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17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79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7頁,第9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武粉切,音抆。《說文》:口邊也。《玉篇》:口吻。《釋名》:吻,免也。入之則碎,出則免也。又,取拔也。漱唾所出,恆加抆拭,因以爲名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梓人》:銳喙、決吻。【註】吻,口腃也。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吐脣吻。
义《玉篇》亦作𬛆,《集韻》或作肳、呅。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愛日堂藏本: 第91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1頁,第5字
《釋名》吻,免也。入之則碎,出則免也。又取拔也。漱唾所出,恆加抆拭,因以爲名也。
謹照本文文義取拔改取抆。
注解
〔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吻〕字拼音是wě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勿。
〔吻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勿声。本义是嘴唇。
〔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wěn] ⑴ 嘴唇⑵ 用嘴唇接触表喜爱、亲热⑶ 动物的嘴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武粉切頁碼第39頁,第13字續丁孫
吻
口邊也。从口勿聲。
𦝮
吻或从𠕎从昬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武粉反頁碼第122頁,第6行,第2字述
口邊也。從口勿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22頁,第6行,第3字述
吻或從肉、昬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武粉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14頁,第2字許惟賢第94頁,第6字
口邊也。
段注《曲禮》注云:口旁曰咡。《廣雅》云:咡謂之吻。《考工記》。銳喙,決吻。鄭曰:吻,口腃也。《釋名》曰:吻,免也。抆也。卷也。
从口。勿聲。
段注武粉切。十三部。勿聲在十五部。合韵也。
吻或从肉从昏。
段注昏聲也。凡昏,皆从氏。不从民。字亦作䐇,作脗。皆𦝮之俗也。凡言脗合當用此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吻合=泯合。
吻合當為芇之假借字。[一]
吻合即泯合,言適合無縫也。○《莊子》「滑緍」、「吻合」皆芇之借。
吻合,泯合也。[一]《說文•𦫳部》:「芇,相當也」,正有吻合意。
白话解释
吻,嘴边的触须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勿”作声旁。,有的“吻”采用“肉、昬”会义。
吻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2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1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9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1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4頁,第1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56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3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29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40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9頁,第1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0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04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083頁【補遺】第16295頁【補編】第1487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496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9頁【崇文】第47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1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62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3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