唪字详情
唪
唪字概述
〔唪〕字拼音是(fěng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唪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奉”,五行属水。
〔唪〕字仓颉码是RQKQ,五笔是KDWH86,KDWG98,四角号码是65058,郑码是JCBI,中文电码是8146,区位码是6384。
〔唪〕字的UNICODE是U+552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802,UTF-32:0000552A,UTF-8:E5 94 AA。
〔唪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三级字表中,序号7155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47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93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0頁,第23字
音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補孔切;《正韻》:邊孔切,𡘋音琫。《玉篇》:大聲也。《集韻》:大笑也。
音又,《唐韻》:方蠓切;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蒲𡁏切;《正韻》:方孔切,𡘋音菶。《說文》:大笑也。讀若詩瓜瓞菶菶之菶。〇【按】《詩・大雅》今本作唪唪。傳云:唪唪然多實也。《說文》止訓大笑,無多實一義,多實似應从菶,《說文》所引《詩》當是古本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扶隴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父勇切,𡘋奉上聲。《廣韻》:口高貌,出《𡌨蒼》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一曰大笑。
注解
〔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唪〕字拼音是fě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奉。
〔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ěng] ⑴ 大声吟诵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方蠓切頁碼第42頁,第14字續丁孫
唪
大笑也。从口奉聲。讀若《詩》曰「瓜瓞菶菶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蒲蠓反頁碼第127頁,第7行,第3字述
大笑也。從口奉聲。讀若《詩》曰:「瓜瓞菶菶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方蠓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29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1頁,第8字
大𥬇也。
段注《玉篇》、《手鑑》皆作大聲。
从口。奉聲。讀若詩曰瓜瓞菶菶。
段注方蠓切。九部。按今《生民》作瓜瓞唪唪。而玉,口二部㒳引皆作菶菶。
唪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8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9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0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5頁,第1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8頁,第1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0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16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90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61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2頁,第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4頁,第1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33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165頁【補遺】第1630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14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7頁【崇文】第50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61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59頁,第3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33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