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字详情
哀
哀字概述
〔哀〕字拼音是(āi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哀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亠、口、𧘇”或“衣、口”,五行属土。
〔哀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衣声。本义是悲痛;悲伤。
〔哀〕字仓颉码是YRHV,五笔是YEU,四角号码是00732,郑码是SJRH,中文电码是0755,区位码是1607。
〔哀〕字的UNICODE是U+54C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696,UTF-32:000054C0,UTF-8:E5 93 80。
〔哀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619,属常用字。
〔哀〕字的近义词是悲,反义词是乐,异体字是𢜺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36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88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6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:烏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於開切,𡘋音唉。《說文》:閔也。《玉篇》:哀傷也。《書・大誥》:允蠢鰥寡,哀哉。《詩・豳風》:哀我人斯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訓》:哀哀悽悽,懷報德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哀哀父母。
义又,憐也、愛也。《呂氏春秋》: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。
义又,《莊子・德充符》:衞有惡人焉,曰哀駘它。【註】哀駘,𨢄貌。它,其名。
义又,《諡法》:恭仁短折曰哀。
义又,姓。《風俗通》:魯哀以後,因諡爲姓。《前漢・王莽傳》:梓潼人哀章。《姓譜》:宋有哀長吉。《正字通》:明嘉靖進士哀貞,上命攺哀爲衷。
义又,國名。《後漢・南蠻傳》:哀牢人皆穿鼻儋耳。
音又,叶於希切,音衣。《詩・小雅》:行道遲遲,載渴載饑㊟〔「饑」,原文作「飢」〕。我心傷悲,莫知我哀。【又】山有蕨薇,隰有杞桋。君子作歌,維以吿哀。
注解
〔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哀〕字拼音是ā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衣、口。
〔哀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衣声。本义是悲痛;悲伤。
〔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āi] ⑴ 悲痛⑵ 悼念⑶ 旧时称死去母亲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烏開切頁碼第44頁,第25字續丁孫
哀
閔也。从口衣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遏開反頁碼第134頁,第4行,第1字述
閔也。從口衣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烏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41頁,第7字許惟賢第107頁,第9字
閔也。
段注閔,弔者在門也。引伸之凡哀皆曰閔。
从口。衣聲。
段注烏開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
白话解释
哀,怜悯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采用“衣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字形從口、衣聲。從口,表示口中所發出的聲音;從衣,表示音讀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都承金文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哀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3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27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0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9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2頁,第9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83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40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845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85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頁,第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9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61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252頁【補遺】第1632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4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33頁【崇文】第52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3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137頁,第3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44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