剡字详情
剡
剡字概述
〔剡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yǎn、shàn),部首是刂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剡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炎、刂”,五行属金。
〔剡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刀,炎声。本义是削。
〔剡〕字仓颉码是FFLN,五笔是OOJH,四角号码是92800,郑码是UOUK,中文电码是0470,区位码是5663。
〔剡〕字的UNICODE是U+526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089,UTF-32:00005261,UTF-8:E5 89 A1。
〔剡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4641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7頁,第1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1頁,第3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9頁,第2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以冉切,音琰。《說文》:銳利也。从刀,炎聲。《易・繫辭》:剡木爲矢。《前漢・賈誼傳》:剡手以衝仇人之胷。【註】剡,利也。
义又,斬也。《荀子・强國篇》:安欲剡其脛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剡剡,光貌。屈原〈離騷〉:皇剡剡其揚靈。
义又,剡剡,身起貌。《禮・玉藻》:弁行剡剡起屨。【註】急行欲速,身屨恒起也。
音又,剡覃音義同。《詩・小雅》:以我覃耜。張衡〈東京賦〉:介馭閒以剡耜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時染切,音冉 —— 縣名,在會稽。
注解
〔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。
〔剡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ǎn、sh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炎、刂。
〔剡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刀,炎声。本义是削。
〔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ǎn] ⑴ 尖,锐利:“曾枝~棘”。⑵ 削,刮㈡ [shàn] ⑴ 〔~溪〕水名,在中国浙江省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以冉切頁碼第134頁,第22字續丁孫
剡
銳利也。从刀炎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有斂反頁碼第348頁,第5行,第2字述
銳利也。從刀炎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周禮》:「剡木爲矢。」《禮》「大圭剡上,削令上銳也。」《爾雅》曰:「剡,㗉利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以冄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712頁,第2字許惟賢第317頁,第4字
銳利也。
段注《釋詁》曰:剡,利也。《毛詩》假借覃爲之。《大田》曰:以我覃耜。毛曰:覃,利也。《釋詁》文也。按此二篆古本當作利剡也,剡利也。二字互訓。
从刀。炎聲。
段注以冄切。八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古無尖字,或作剡,或作㦰,或作兓,皆可。
剡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68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58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7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78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68頁,第1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02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058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46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79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07頁,第1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75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374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630頁【補遺】第1669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516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59頁【崇文】第143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28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84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528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442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