剗字概述
〔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chǎn、chàn),部首是刂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剗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戔、刂”。
〔剗〕字仓颉码是IILN,五笔是AAJH,四角号码是52500,郑码是HMHK。
〔剗〕字的UNICODE是U+525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079,UTF-32:00005257,UTF-8:E5 89 97。
〔剗〕字异体字是刬、𠠮、𣂧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6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1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8頁,第33字
音《唐韻》:初限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楚限切;《正韻》:楚𥳑切,𡘋音鏟。《玉篇》:削也。《集韻》:平也。《戰國策》:剗而類,破吾家。《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革剗五等,制立郡縣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側展切,音展 —— 刈也。蘇軾〈牛戩畫〉詩:王師本不戰,賊壘何足剗;笑指塵壁閒,此是老牛戩。
音又,《韻會》:初諫切,鏟去聲 —— 攻也、平治也。本作𠟉,今文作剗。韓愈詩:活計以鋤剗。
注解
〔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。
〔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hǎn、ch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戔、刂。
〔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àn] ⑴ 均见“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