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字概述
〔乔〕字拼音是(qiáo),部首是丿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乔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丿、夰”,五行属木。
〔乔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夭,从高省,高亦声。夭,象人( 大 )行走的样子。本义是高。
〔乔〕字仓颉码是HKLL,五笔是TDJJ,四角号码是20228,郑码是MGND,中文电码是0829,区位码是3939。
〔乔〕字的UNICODE是U+4E5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052,UTF-32:00004E54,UTF-8:E4 B9 94。
〔乔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452,属常用字。
〔乔〕字异体字是喬、𠳮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64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00頁,第2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8頁,第16字
音《唐韻》:巨嬌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渠嬌切,𡘋音僑。《說文》:高而曲也,从夭、从高省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句如羽,喬。【註】樹枝曲卷,似鳥毛羽。【又】下句曰朻,上句曰喬,如木楸曰喬。【又】小枝上繚曰喬。《書・禹貢》:厥木惟喬。【傳】喬,高也。《詩・周南》:南有喬木。【傳】喬,上竦也。
义又,矛之上句曰喬。《詩・鄭風》:二矛重喬。【傳】重喬,累荷也。【箋】喬,矛矜,近上及室題所以縣毛羽。
义又,姓。《後漢・光武紀》:雲中太守喬扈。
义又,人名。《戰國策》:世之稱孤,而有喬松之壽。【註】喬,王子喬。松,赤松。
义又,通橋。《詩・周南》喬木:〔釋文〕亦作橋喬。
音又,《廣韻》:舉橋切;《集韻》:居妖切,𡘋音驕。《書・禹貢》惟喬:〔釋文〕喬,徐音驕。又,《詩・鄭風》重喬:〔釋文〕喬,居橋反。
音又,與驕通。《禮・樂記》:齊音敖辟喬志。【釋文】喬,音驕。本或作驕。又,〈表記〉:喬而野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丘祅切,音蹺 —— 喬詰,意不平。《莊子・在宥篇》:天下始喬詰卓鷙。【釋文】喬,欽消反,或云去夭反,郭音矯,李音驕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舉夭切,音矯。又,祛矯切,音槁 —— 義𡘋同。
音又,渠廟切,音轎 —— 木枝上曲。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愛日堂藏本: 第99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1頁,第29字
《戰國策》世之稱孤,而有喬松之壽。
謹照原文世之改世世。
注解
〔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喬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áo、jiā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呑、冋。
〔喬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夭,从高省,高亦聲。夭,象人( 大 )行走的樣子。本义是高。
〔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áo] ⑴ 形容樹幹高大且樹枝往上盤旋的。《說文解字》:“喬,高而曲也。”⑵ 罵人的話。惡劣的意思。元•石君寶《秋胡戲妻•第三折》:“原來是個不曉事的喬男女。”⑶ 假裝、詐偽。如:“喬裝”、“喬扮”。明•凌濛初《紅拂記•第一齣》:“分明是長吁氣,喬說是歌遶畫梁飛。”⑷ 矛柄近刃處用來懸掛羽毛的地方。《詩經•鄭風•清人》:“二矛重喬,河上乎逍遙。”⑸ 三國時吳國的大喬、小喬。唐•杜牧《赤壁詩》:“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喬。”⑹ 姓。如元代有喬吉。㈡ [jiāo] ⑴ 傲慢放肆。通“驕”。如:“喬志”、“喬忿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巨嬌切頁碼第344頁,第2字續丁孫
喬
高而曲也。从夭,从高省。《詩》曰:「南有喬木。」
附注段玉裁注:「會意。以其曲,故从夭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『喬』為『高』的分化字,以一曲筆為分化符號,而仍因『高』聲。其後指事符號或作『屮』形、『止』形、『又』形、『九』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伎昭反頁碼第837頁,第3行,第1字述
高而曲也。從夭,從高省。
鍇注臣鍇曰:「按《爾雅》『木上句曰喬』,上曲也。故《詩》曰:『南有喬木,不可休息。』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巨嬌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974頁,第3字許惟賢第863頁,第6字
高而曲也。
段注《爾雅・釋詁》、《詩・伐木・時邁》傳皆曰:喬,高也。《釋木》曰:上句曰喬。句如羽喬。《漢廣傳》曰:喬,上竦也。按喬不專謂木。淺人以說木則作橋。如《鄭風》山有橋松是也。以說山則作嶠。《釋山》銳而高嶠是也。皆俗字耳。許云高而曲,卽《爾雅》之上句如羽。木有如是者。他物亦有如是者。
从夭。从高省。
段注會意。以其曲,故从夭。巨嬌切。二部。依小徐本無詩曰南有喬木六字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曲而上竦曰喬,喬鬚是也。讀如巧去聲。
高而曲也,蹺鬍髭之蹺=喬。
鬍髭「妻䚻」即喬字[一]。[一]「妻䚻」是用切音代字,即[qiɑo]。
白话解释
乔,站得高而弯曲。字形采用“夭”和有所省略的“高”会义。《诗经》上有诗句唱道:“南方有高而曲的树木。”
字形解说
金文字形從高,以「」符號表示樹梢高而曲,或以「
」符號表示枝葉茂密而多歧。戰國文字字形從高從九,以「九」字表示句曲,或形變為從又。篆文字形從高、夭聲,以「夭」字表示句曲,為隸書、楷書所相承。凡從喬聲的字多有高的意義,如橋、蹻、嶠、驕等字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喬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677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857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65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40頁,第6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08頁,第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475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514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02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170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68頁,第1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26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527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128頁【補遺】第1754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300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877頁【崇文】第350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418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769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421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824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965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