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字详情
掩
掩字概述
〔掩〕字拼音是(yǎn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掩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奄”,五行属木。
〔掩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手,从奄,奄亦声。本义是遮蔽。
〔掩〕字仓颉码是QKLU,五笔是RDJN,四角号码是54016,郑码是DGKZ,中文电码是2237,区位码是4958。
〔掩〕字的UNICODE是U+63A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513,UTF-32:000063A9,UTF-8:E6 8E A9。
〔掩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166,属常用字。
〔掩〕字异体字是奄、揜、𢲅、𥦩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50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39頁,第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86頁,第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衣檢切;《正韻》:於檢切,𡘋淹上聲。《說文》:斂也。小上曰掩。《增韻》:遮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仲夏,君子齊戒,處必掩身。【註】掩,猶隱翳也。【又】孟冬是察阿黨,則罪無有掩蔽。
义又,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。《禮・曲禮》:大夫不掩羣。【疏】禽獸羣聚,則多不可掩取之。《前漢・貨殖傳》:掘冢搏掩。【註】博擊掩襲,取人物也。一說博,六博也。掩,意錢之屬。
义一曰撫也。《爾雅・釋訓》:矜憐撫掩之也。【郭璞註】撫掩猶撫揗,謂慰恤也。
义又,閉也。韓愈詩:獨宿門不掩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止也。
义又,同「也」。江淮南楚之閒曰掩。
义《韻會》或作揜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烏感切,庵上聲 —— 覆取也。與揜同。
音又,於贍切,淹去聲 —— 繅絲以手振出緒也。或作𦁏,通作淹。
音又,乙業切,音浥 —— 打也。
卷目:考證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46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8頁,第39字
《爾雅・釋訓》《郭璞註》撫掩猶撫揗,謂慰恤也。
謹照原文撫揗改撫拍。
注解
〔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掩〕字拼音是y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奄。
〔掩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手,从奄,奄亦声。本义是遮蔽。
〔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ǎn] ⑴ 遮蔽,遮盖⑵ 关,合⑶ 门、窗、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⑷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衣檢切頁碼第406頁,第26字續丁孫
掩
異體掩
斂也。小上曰掩。从手𡘹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依漸反頁碼第976頁,第2行,第3字述
歛也,小上曰掩。從手奄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衣檢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428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55頁,第11字
斂也。小上曰掩。
段注《釋器》。圜弇上謂之鼒。弇上當作掩上。
从手。奄聲。
段注衣檢切。八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今作揜。
掩襲=揜⊙襲,⑴今假揜作掩。⑵ 掩,今作揜。⑶(三說均不同,俟質。)
掩襲字當作揜。逖本云:俗作揜。
白话解释
掩,收束。收束物体的上部叫“掩”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奄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手、奄聲。隸書、楷書同。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奄」為聲符,有兼義的功能,依《說文》,「奄」字本義為「覆也」,與「掩」義密切相關,故「掩」從「奄」聲當有兼義的功能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掩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03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28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7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36頁,第1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82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74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97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003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76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20頁,第1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14頁,第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57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935頁【補遺】第1781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513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62頁【崇文】第424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50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05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701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25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