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字详情

ㄅㄛˊ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十部

12画

10

12画 (博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JIBI

EDFD

43042

0590

1809

U 535A

FGEF 86 、 FSFY 98

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点、横、竖钩、点

博字概述

〔博〕字拼音是(bó),部首是十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博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十、尃”,五行属水。

〔博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十,尃( fū )声。“十”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。“尃”有分布之义。本义是大。

〔博〕字仓颉码是JIBI,五笔是FGEF86,FSFY98,四角号码是43042,郑码是EDFD,中文电码是0590,区位码是1809

〔博〕字的UNICODE是U+535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338,UTF-32:0000535A,UTF-8:E5 8D 9A。

〔博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2521,属常用字

〔博〕字反义词是,异体字是𩫯

汉字解释

ㄅㄛˊ

基本解释

多,广,大。广~。渊~。~学(学问广博)。~览。~爱。~物。
知道得多。~古。
用自己的行动获得。~取。~得。聊~一笑。
古代的一种棋戏;后泛指赌财物。~奕。赌~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十,尃( fū )声。“”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。“”有分布之义。本义:大。
2.同本义。与“”相对。
large; big;
博,大通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戎车孔博。 —— 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岂必褒衣博带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泛论》丰丽博敞。 —— 王逸《鲁灵光殿赋》倚沼畦瀛兮遥望博。 —— 《楚辞·招魂》不学博依。 —— 《礼记·学记》
宽衣博带;博硕(粗大;宽大);博硕肥腯(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,是说六畜肥大)
3.宽广;广搏。
extensive;
博闻强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 —— 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广博(范围大,方面多);博闻(见闻广博);博引旁搜(考证完备广博,引证资料丰富充实)
4.众多;丰富。
abundant; plentiful; rich;
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。 —— 《论语·子罕》
地大物博;博祸(多种祸害);博富(丰富广博);博杂(多而杂乱)
5.广泛;普遍。
extensively; generally;
风雨博施。 —— 《荀子·天论》
博览群书;博施(普遍施与);博物洽闻(博见广闻);博考(广泛地考查)
6.渊博,知道得多。
profound;
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 —— 《荀子·劝学》
渊博(学识深而且广)
动词
1.赌,博弈。
gamble;
与闵公博。 —— 《公羊传·庄公十二年》则博塞以游。 —— 《庄子·骈拇》或以游博持掩为事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不有博奕者乎。 —— 《论语·阳货》或饮或博。 —— 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博剧(博戏,赌博);博弈(古六博戏与古围棋)
2.取得。
get; win;
博个封妻荫子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博笑(谦词。换取别人一笑);博鬻(换取);博名(获取好名声)
3.换取。
exchange sth. for; get in return;
屠毒天下之肝脑,离散天下之子女,以博我一人之产业,曾不惨然。 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博易(交易;贸易);博征(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)
4.通“”。争斗,博斗。
struggle;
一日,博鸡者遨于市。 —— 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十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64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157頁,第13

標點整理本: 第86頁,第29

唐韻》:補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伯各切,𡘋邦入聲。說文》:大通也。从十尃。尃,布也,亦聲。【徐曰】十者,成數也。玉篇》:廣也、通也。增韻》:普也。荀子・修身篇》:多聞曰博。

又,《韻會》:貿易也。古琴曲有不博金。

又,六博,局戲。家語》:君子不博,爲其兼行惡道故也。

又,州名。韻會》:春秋,齊之聊攝隨爲博州。

又,姓。韻會》:古有博勞,善相馬。

注解

〔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十部

〔博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十、尃

〔博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十,尃( fū )声。“十”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。“尃”有分布之义。本义是大。

〔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ó] ⑴ 多,广,大⑵ 知道得多⑶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⑷ 古代的一种棋戏;后泛指赌财物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補各切頁碼68頁,第8

博大通也。从十从尃。尃,布也。

附注徐鍇繫傳作「從十、專。專,布也,亦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本泊反頁碼192頁,第3行,第1

博大通也。從十、尃,尃,布也。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十者成數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補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53頁,第5許惟賢159頁,第6

博大通也。

段注凡取於人易爲力曰博。《陳風・鄭箋》。交博好也。

从十博。

段注會意。

尃,布也。亦聲。

段注補各切。五部。

字形解说

從甲骨文到楷書,博字字形都是從十、尃聲。十是數之具,由數目的完備,而引申有完全、完整的意思;尃是分布、散布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博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35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192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156頁
4說文校箋第92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87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301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518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24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451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55頁,第10字
11標注說文第92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69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2882頁【補遺】第16421頁
14通訓定聲第1610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89頁【崇文】第753頁
16說文句讀第264頁
17說文新證第156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701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246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