䓄字详情

𭗱

yínㄧㄣˊ

艹部

13画

7

13画 (䓄)

上下结构

TKHL

EQPD

44221

U 44C4

AQTR

䓄字概述

〔䓄〕字拼音是(yín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䓄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㹞”。

〔䓄〕字仓颉码是TKHL,五笔是AQTR,四角号码是44221,郑码是EQPD

〔䓄〕字的UNICODE是U+44C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7604,UTF-32:000044C4,UTF-8:E4 93 84。

〔䓄〕字异体字是𦱄𦳍𦴉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yínㄧㄣˊ
1.拼音yín。
2.草多的样子。
3.一种草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70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032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1000頁,第8

唐韻》:語斤切,音狺。說文》:草多貌。

又,亭名。集韻》:江夏平春有䓄亭。

又,《類篇》:魚其切,音疑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䓄〕字拼音是yí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㹞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語斤切頁碼25頁,第21

䓄艸多皃。从艸㹞聲。江夏平春有䓄亭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語殷反頁碼93頁,第7行,第2

䓄艸多皃。從艸㹞聲。江夏平春有䓄亭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語斤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53頁,第1許惟賢66頁,第8

䓄艸多皃。从艸。㹞聲。

段注語斤切。十三部。

江夏平春,

段注見《郡國志》。

有䓄亭。

段注凡云有某亭有某縣者,皆證其字形。不必名縣名亭取字義也。今《說文・艸部》末有𦱄篆。訓釋十四字全同。此因䓄誤爲𦱄。或𡚶附之部末也。

䓄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7頁,第13字
2陳昌治本第78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76頁
4說文校箋第34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29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03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197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48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59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9頁,第31字
11標注說文第34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288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731頁【補遺】第16237頁
14通訓定聲第3157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87頁【崇文】第345頁
16說文句讀第103頁
17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485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82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