㲚字概述
〔㲚〕字拼音是(shā),部首是毛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㲚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沙、毛”。
〔㲚〕字仓颉码是EHHQU,五笔是IITN86,IITE98,四角号码是39714,郑码是VKMM。
〔㲚〕字的UNICODE是U+3C9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5514,UTF-32:00003C9A,UTF-8:E3 B2 9A。
〔㲚〕字异体字是𣮅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下 部首:毛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419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93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43頁,第19字
音《廣韻》:所加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師加切,𡘋音沙 —— 與裟同,毛衣謂之袈裟,或从毛作㲚。一曰毛長貌。
音又,叶桑何切,音梭。韓愈〈月蝕〉詩:於菟蹲於西,旗旄衞毿㲚;至此外內官,瑣細不足科。
注解
〔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毛部。
〔㲚〕字拼音是shā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沙、毛。
〔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ā] ⑴ 毛发长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