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字详情
益
益字概述
〔益〕字拼音是(yì),部首是皿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益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䒑、八、皿”,五行属土。
〔益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。象器皿中有水漫出。从皿,从水。“水”已隶变。本义是“溢”的本字。水漫出。
〔益〕字仓颉码是TCBT,五笔是UWLF,四角号码是80102,郑码是UAOL,中文电码是4135,区位码是5070。
〔益〕字的UNICODE是U+76C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0410,UTF-32:000076CA,UTF-8:E7 9B 8A。
〔益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055,属常用字。
〔益〕字的近义词是好,反义词是害、损,异体字是㬲、溢、鎰、益、益、𠍳、𦶩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皿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98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93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50頁,第14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伊昔切,嬰入聲 —— 饒也、加也。《廣韻》:增也、進也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滿招損,謙受益。《詩・邶風》:政事一𡌨益我。《左傳・昭七年》:三命茲益共。《禮・曲禮》:請益則起。《論語》:益者與。【註】疑童子學有進益也。《春秋繁露》:有益者謂之公,無益者謂之私。
义又,多也。《史記・酷吏傳》:上問張湯曰:吾所謂,賈人輒先知之,益居其物。
义又,盈溢也。《莊子・列禦𡨥》:有貌愿而益。
义又,易卦名。【釋文】益,增長之名。又以弘裕爲義。
义又,《金史・國語解》:益都,次第之通稱。
义又,《六書正譌》:二十四兩爲益,假借別作鎰溢。
义又,草名。《詩・王風》〔疏〕:蓷卽茺蔚。一名益母。又,《爾雅・釋草》〔疏〕:蛇牀,一名思益。
义又,果名。《博雅》:益智,龍眼也。
义又,州名。古蜀國,漢武帝置益州。《釋名》:益,阨也。所在之地險阨也。
义又,姓。《印藪》:漢有益强,益壽。宋有益暢,紹興進士。
义《六書正譌》:益,器滿也。故从水、从皿。會意。
注解
〔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皿部。
〔益〕字拼音是y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皿。
〔益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。象器皿中有水漫出。从皿,从水。“水”已隶变。本义是“溢”的本字。水漫出。
〔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增加⑵ 好处,有好处⑶ 更加⑷ 同“溢”,水漫出来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伊昔切頁碼第157頁,第21字續丁孫
益
異體益
饒也。从水、皿。皿,益之意也。
附注段玉裁作「水、皿,益之意也」。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釋》按語:「益用為饒益、增益之義既久,而本義轉晦,遂別製溢字……此字當以氾溢為本義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伊昔反頁碼第398頁,第6行,第2字述
饒也。從水、皿。皿,益之意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伊昔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848頁,第2字許惟賢第376頁,第1字
饒也。
段注《食部》曰:饒,飽也。凡有餘曰饒。《易・象傳》曰:風雷益。君子以見善則遷。有過則改。
从水皿。水皿,
段注此水字今補。
益之意也。
段注說會意之恉。伊昔切。十六部。
白话解释
益,富饶有盈余。字形采用“水、皿”会义,“皿”表示水从器皿上满出来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像水滿而流出皿外的樣子。金文的水變成兩條線。篆文從水、皿,水滿外溢的意思。隸書、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益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12頁,第1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11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1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04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96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97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224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77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023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25頁,第1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02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61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228頁【補遺】第16772頁【後編】第1819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128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18頁【崇文】第166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623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416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207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503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