驾字详情

jiàㄐㄧㄚˋ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马部

8画

5

15画 (駕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KRNVM

YMJX

46127

7468

2861

U 9A7E

LKCF 86 、 EKCG 98

横折钩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折、竖折折钩、横

驾字概述

〔驾〕字拼音是(jià),部首是马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驾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加、马”,五行属木。

〔驾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马,加声。本义是以轭加于马上。

〔驾〕字仓颉码是KRNVM,五笔是LKCF86,EKCG98,四角号码是46127,郑码是YMJX,中文电码是7468,区位码是2861

〔驾〕字的UNICODE是U+9A7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9550,UTF-32:00009A7E,UTF-8:E9 A9 BE。

〔驾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1332,属常用字

〔驾〕字异体字是𤙑𩢟𪯀

汉字解释

jiàㄐㄧㄚˋ

基本解释

把车套在牲口身上,使拉(车或农具)~车。~辕。
古代车乘的总称,亦特指帝王的车,转指帝王。车~。法~(帝王车乘的一种)。
使开动,操纵。~驶。~机。~驭(亦作“驾御”)。
在……上面,超出。~云。凌~(高出、压倒谁或什么)。
对人的敬辞。大~。尊~。劳~。~临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形声。从马,加声。本义:以轭加于马上。
2.同本义。
draw a cart; harness;
驾,马在轭中。 —— 《说文》其乱至矣,不可以驾矣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贵因》驾言兮焉求。 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驾御(驾驭。驾驶车马;引申为驱驶、控制)
3.把鞍加在马背上。
saddle;
一马驾一鞍,一女驾一男。 —— 明· 陈罴《跃鲤记》
4.骑;乘。
ride;
驾,乘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郤献子闻之,驾往救之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难一》
驾士(导引皇帝坐车的人);驾龙(仙道乘龙飞行);驾跨(骑乘);驾鹤西游(死的婉称)
5.操纵;驾驶。
drive; sail; pilot;
晓驾炭车辗冰辙。 —— 唐·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驾而宿于朝房。 —— 明· 崔铣《洹词·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驾飞机;驾轮船;驾着一叶舟;驾长(船长;对船主的尊称);驾娘(划船的女子;女船工)
6.用胳膊支撑。
hold; on shoulder;
驾着鹰雕。 —— 《武王伐纣平话》
驾鹰走犬(带上鹰犬);驾祸害人(制造祸端,加害他人);驾景朝元(魂归天上)
7.抵挡。
keep off; shelter from;
见那乱竹篙打来,两只手一驾,早抢了五六条在手里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8.凌驾;超越。
override;
驾,凌也。 —— 《小尔雅》犹诈晋而驾焉。 —— 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其乱至矣,不可以驾矣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贵国》
驾车夫(陵驾,超越);驾凌(凌驾);驾俗(超俗)
9.传布。
disseminate; spread;
仲尼驾说者也。 —— 《法言·学行》。注:“传也。”
驾说(传布学说)
名词
1.车子,或帝王车乘的总称。
carriage; cart;
为之驾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驾部(官名。掌舆辇、传乘、邮驿、厩牧之事);驾头(宋代帝王车驾出行时,仪仗队名目之一);驾被(车马的饰物)
2.马 。
horse;
三驾马车。
3.借指皇帝,天子 。
emperor;
驾上人(皇帝的禁卫军士);驾坐(君王);驾幸(皇帝车驾来临);保驾;晏驾;圣驾。
4.对人的敬称 。
a honorific epithet;
劳驾,大驾;枉驾;屈驾;驾到(敬称对方到来)
5.马拉车走一天叫一驾。
驽马十驾。 —— 《荀子·劝学》
6.姓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上 部首:馬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438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436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1430頁,第10

唐韻》:古訝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迓切;《正韻》:居亞切,𡘋音嫁。說文》:馬在軛中。

又,馭也。禮・曲禮》:君車將駕。正字通》:唐制,天子居曰衙,行曰駕。

又,車乗也。漢制,六駕屬車八十一乗。後漢・輿服志》:天子出有大駕、有法駕、有小駕。

又,別駕,官名。通典》:漢別駕從事史一人,刺史行部,別乗一乗傳車,故稱曰別駕。唐攺郡丞爲別駕,德宗時復省,今府通判是也。

又,具車馬曰駕。前漢・高帝紀》:詔賢士大夫能從我游者,郡守身勸爲之駕,遣詣丞相。

又,騰駕也。揚子《法言》:仲尼駕說者也。如將復駕其所說,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。【註】仲尼乗行而贊述之。金口木舌,鐸也 —— 言莫如使諸儒宣揚之也。

又,陵駕也。左傳・昭元年》:子木之信稱於諸侯,猶詐晉而駕焉。【註】駕猶陵也。

又,人名。左傳》:魯大夫榮駕鵞。

又,《集韻》:居牙切,音嘉 —— 義同。

又,叶古慕切,音故。古逸《》〈驪駒〉歌:驪駒在門,僕夫具存;驪駒在路,僕夫整駕。

注解

〔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馬部

〔駕〕字拼音是jià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加、馬

〔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à] ⑴ 把車套在牲口身上,使拉(車或農具)⑵ 古代車乘的總稱,亦特指帝王的車,轉指帝王⑶ 使開動,操縱⑷ 在……上面,超出⑸ 對人的敬辭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上反切古訝切頁碼323頁,第18

駕馬在軛中。从馬加聲。

𤙑

𤙑籒文駕。
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籀文从牛,各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九反切干乍反頁碼796頁,第2行,第1

𤙑軶中。從馬加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博物志》:黃帝臣相土作乘馬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796頁,第2行,第2

籒文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上反切古訝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856頁,第4許惟賢811頁,第6

𤙑馬在軛中也。

段注《毛傳》曰:軛,烏噣也。烏噣卽《釋名》之烏啄。轅有衡。衡,橫也。橫馬頸上。其扼馬頸者曰烏啄。下向叉馬頸。似烏開口向下啄物時也。駕之言以車加於馬也。

从馬。加聲。

段注古訝切。十七部。

籒文駕。

段注从牛。《釋名》曰:軛所以扼牛頸也。各聲者,古音五部與十七部相合。如《春秋傳》以輅爲訝。是其理也。

白话解释

驾,马匹被加上马轭。字形采用“马”作边旁,“加”作声旁。,是籒文写法的“驾”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二例,前例作,由「馬」、「加」二字構成。從馬,示加軛在馬頸上之義。從加,聲符,注明音讀,兼表義,加物於馬頸上。會二字得馬在軛中之義。篆文承自戰國文字二例,隸書、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。籀文從牛、各聲,示加軛於牛、馬頸上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駕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36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803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613頁
4說文校箋第411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384頁,第11字
6說文今釋第1385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362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4748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042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252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398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330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9600頁【補遺】第17456頁
14通訓定聲第198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831頁【崇文】第3321頁
16說文句讀第1326頁
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479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915頁,第1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