陀字详情
陀
二级汉字通用字
陀字概述
〔陀〕字拼音是(tuó),部首是阝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陀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阝、它”或“⻖、它”,五行属火。
〔陀〕字仓颉码是NLJP,五笔是BPXN,四角号码是73212,郑码是YWRR,中文电码是7094,区位码是4551。
〔陀〕字的UNICODE是U+964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8464,UTF-32:00009640,UTF-8:E9 99 80。
〔陀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3803。
〔陀〕字异体字是坨、阤、陁、𥞒、𨹔、𨹕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阜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28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48頁,第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37頁,第5字
音《廣韻》:徒何切㊟〔頁1362作「徒河切」。《廣韻》「駝」,正作「徒河切」〕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唐何切,𡘋音駝。《玉篇》:陂陀,險阻也。《爾雅・釋地》〔註〕:陂陀,不平。《博雅》:陂陀,衺貌。《玉篇》:俗作陁。《集韻》同「岮」。
义又,沙陀,後唐始興之地。《五代史・唐本紀》:別自號曰沙陀。沙陀者,大磧也,在金莎山之陽,蒲類海之東。
义又,補陀,山名,在明州昌國海中。
音又,音遲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巖陀甗錡。【註】陀,音遲。郭璞曰:陀,崖際。〇【按】《漢書》陀作阤,音豸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待可切,音舵 —— 與阤同。《淮南子・繆稱訓》:岸崝者必陀。
义《集韻》本作阤,或作陊。
注解
〔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。
〔陀〕字拼音是tu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⻖、它。
〔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uó] ⑴ 〔~螺〕一种儿童玩具,呈圆椎形,用绳绕上,然后一拉,使其在地上旋转起来,用鞭抽打旋转不停。⑵ 山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