鈬字详情

duóㄉㄨㄛˊ

金部

12画

4

21画 (鐸)

左右结构

CSO

PXS

87187

U 922C

QNYY

撇、点、横、横、竖、点、撇、提、横折、横、撇、捺

鈬字概述

〔鈬〕字拼音是(duó),部首是金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鈬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金、尺”或“釒、尺”。

〔鈬〕字仓颉码是CSO,五笔是QNYY,四角号码是87187,郑码是PXS

〔鈬〕字的UNICODE是U+922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7420,UTF-32:0000922C,UTF-8:E9 88 AC。

〔鈬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duóㄉㄨㄛˊ

基本解释

duó ㄉㄨㄛˊ 同“”(日本汉字)。 英语 bell; surname

日本释义

同“”字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167頁,第14

同文書局本: 第1323頁,第6

標點整理本: 第1312頁,第6

唐韻》:待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達各切,𡘋音度。說文》:大鈴也。軍法,五人爲伍,五伍爲兩,兩司馬執鐸。玉篇》:所以宣敎令也。釋名》:鐸,度也 —— 號令之限度也。書・胤征》:遒人以木鐸徇于路。【傳】木鐸,金鈴木舌,所以振文敎。周禮・天官・小宰》:徇以木鐸。【註】古者,將有新令,必奮木鐸以警衆。木鐸,木舌也。文事奮木鐸,武事奮金鐸。又,〈地宮・封人〉:以金鐸通鼓。【註】鐸,大鈴也,振之以通鼓。

又,牛鐸。世說》:晉荀勗逢趙賈人牛鐸鳴,識其聲;及掌樂,音未調,曰:得趙賈牛鐸則諧矣。下郡國,悉送牛鐸,得之果諧。

又,《開元遺事》:宮中簷閒縣碎玉片,風搖如環珮聲,名占風鐸。

又,地名。左傳・僖十六年》:狄侵晉,取狐㕑、受鐸。【註】受鐸,晉地,在汾北。

又,國名。左傳・宣十六年》:晉士會帥師,滅赤甲狄氏及留吁鐸辰〔滅「赤狄甲氏」及留吁鐸辰〕【註】鐸辰,留吁之屬。

又,宮名。左傳・哀三年》:司鐸火。【註】司鐸,宮名。

又,姓。左傳・成十八年》:鐸遏𡨥爲上軍尉。前漢・藝文志》:《鐸氏微》三篇。【註】楚太傅鐸椒也。

又,人名。左傳・僖二十八年》:曹叔振鐸。又,〈昭十三年〉:司鐸射。【註】魯大夫。
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7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6頁,第4

《周禮・地官・封人》以金鐸通鼓。

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。

《左傳・宣十六年》晉士會帥師,滅赤甲狄氏,及留吁鐸辰。

謹照原文赤甲狄氏改赤狄甲氏。

注解

〔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鐸〕字拼音是du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睪

〔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uó] ⑴ 见“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