郢字详情

yǐngㄧㄥˇ
二级汉字通用字

阝部

9画

7

14画 (郢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RGNL

JCY

67127

6747

5911

U 90E2

KGBH

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提、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

郢字概述

〔郢〕字拼音是(yǐng),部首是阝部,总笔画是9画

〔郢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呈、阝”或“呈、”,五行属木。

〔郢〕字仓颉码是RGNL,五笔是KGBH,四角号码是67127,郑码是JCY,中文电码是6747,区位码是5911

〔郢〕字的UNICODE是U+90E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7090,UTF-32:000090E2,UTF-8:E9 83 A2。

〔郢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4191

〔郢〕字异体字是𨙼

汉字解释

yǐngㄧㄥˇ

基本解释

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,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古邑名。
Ying capital;
郢,故楚都,在郡江陵北十里。从邑,呈声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朱按,在今湖北荆州府江陵县北,楚武王自丹阳、今宜昌府归州徒此。
2.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。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。
3.汉县名 Ying county。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北,纪南城东南。
4.代称楚国 。
Chu state;
郢书燕说(比喻曲解原意,以讹传讹);郢人(借指楚国人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45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1272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1258頁,第22

唐韻》:以整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以井切;《正韻》:庾頃切,𡘋音穎。說文》:楚都,在南郡江陵北十里。公羊傳・宣十二年》:邲之戰,子重諫曰:南郢之與鄭,相去數千里。〇【按】《六書故》云:郢,楚所都,今爲江陵府江陵縣;子西遷郢於鄀,楚考烈王自陳徙壽春,亦命曰郢,名雖同而地則異也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節氣名。管子・幼官篇》:十二小郢……十二中郢。

又,叶以成切,音盈。應劭《風俗通》:干木息偃以籓魏,包胥重繭而存郢;管氏朱絃而三歸,平仲辭邑以濯纓。

或省作𨙼

注解

〔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

〔郢〕字拼音是yǐ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呈、⻏

〔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ǐng] ⑴ 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,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以整切頁碼209頁,第26

郢故楚都。在南郡江陵北十里。从邑呈聲。

𨙼

𨙼郢或省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以井反頁碼538頁,第3行,第1

𨙼故楚都,在南郡江陵北十里。從邑呈聲。

鍇注臣鍇按:杜預曰:「楚國都於郢,南郡江陵縣北。」紀南城東北小城名郢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538頁,第4行,第1

郢或省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以整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168頁,第1許惟賢514頁,第1

𨙼故楚都。

段注楚芈姓。楚熊繹始居丹陽。顧氏《輿地志》。秭歸縣東有丹陽城。周迴八里。熊繹始封也。按今湖北宜昌府歸州州東七里丹陽城是。至文王熊貲始都郢。

在南郡江陵北十里。

段注南郡江陵,二志同。今湖北荆州府治江陵縣。府治卽故江陵城。府東北三里有故郢城。《前志》曰:江陵縣,故楚郢都。楚文王自丹陽徙此。後九世平王城之。後十世秦拔我郢徙東。按楚有二郢。所都曰郢。別邑曰郊郢。《左傳》。鬬廉曰:君次於郊郢。以禦四邑。杜曰:郊郢,楚地。此必非郢都也。故《前志》曰:江陵縣,故楚郢都。又曰:郢縣,楚別邑故郢。劃然二縣。故郢二字正故郊郢之奪誤也。許君於他邑不言歫今縣方向里數。獨此云在南郡江陵北十里。詳之者,以見非漢郢縣之郢也。《水經注》。江水又東逕江陵縣故城南。謂楚都也。又東逕郢城南。子囊遺言所城可知也。謂楚別邑也。

从邑。呈聲。

段注以整切。十一部。按《孟子》。文王生於岐周。卒於異郢。郢者,程字之假借也。

郢或省。

郢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13頁,第15字
2陳昌治本第532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411頁
4說文校箋第266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257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923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595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343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363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63頁,第18字
11標注說文第264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2127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6652頁【補遺】第16989頁
14通訓定聲第3483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560頁【崇文】第2237頁
16說文句讀第852頁
17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315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639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