邊字详情
邊
邊字概述
〔邊〕字拼音是(biān),部首是辶部,总笔画是18画。
〔邊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辶、臱”。
〔邊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辵( chuò ),臱( mián )聲。本义是山崖的邊緣。
〔邊〕字仓颉码是YHUS,五笔是THPP,四角号码是36302,郑码是WNWS。
〔邊〕字的UNICODE是U+908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7002,UTF-32:0000908A,UTF-8:E9 82 8A。
〔邊〕字异体字是边、辺、邉、𤄺、𦍇、𨑶、𨓉、𨓙、𨕙、𨖂、𨘢、𨘳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3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67頁,第1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51頁,第16字
音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𤰞眠切,音編。《玉篇》:畔也、邊境也。《禮・玉藻》:其在邊邑。【註】邊邑,九州邊鄙之邑。《左傳・成十三年》:搖蕩我邊疆。
音又,《正韻》:旁近也。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齊邊楚。
义又,側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齊衰不以邊坐。【疏】喪服宜敬,起坐宜正,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。
义又,邊璋,半文飾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邊璋七寸。
义又,姓。周大夫邊伯之後。南唐有邊鎬。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愛日堂藏本: 第741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4頁,第8字
《左傳・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
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
注解
〔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邊〕字拼音是biā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臱。
〔邊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辵( chuò ),臱( mián )聲。本义是山崖的邊緣。
〔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iān] ⑴ 旁;畔。《玉篇•辵部》:“邊,畔也。”⑵ 邊緣。《儀禮•士冠禮》:“緇、組、紘,纁邊同篋。”⑶ 邊境,邊界。《玉篇•辵部》:“邊,邊境也。”⑷ 旁邊;附近。《廣雅•釋詁四》:“邊,方也。”⑸ 止境;盡頭。《公羊傳•僖公十六年》“是月者何?僅逮是月也”⑹ 靠近;連接。《廣韻•先韻》:“邊,近也。”⑺ 偏側;偏倚。《字彙•辵部》:“邊,側也。”⑻ 病名。《論衡•言毒》:“微者,疾謂之邊,其治用蜜與丹。蜜、丹,陽物,以類治之也。”⑼ 數學名詞。幾何圖形上夾成角或圍成多角形的直線。⑽ 古國名。宋羅泌《路史•國名紀•己二》:“邊,商國。周有邊伯。”⑾ 姓。《萬姓統譜•先韻》:“漢邊鳳,字子章。陳留人,為京兆尹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布賢切頁碼第55頁,第23字續丁孫
𨘢
異體邊
行垂崖也。从辵𦤝聲。
附注王筠句讀:「《土部》:『垂,遠邊也。』《厂部》:『厓,山邊也。』然則邊者,垂厓耳。言行者,為其从辵也。」按:今楷化作「邊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辟涓反頁碼第160頁,第7行,第1字述
行垂崖也。從辵臱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布賢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300頁,第4字許惟賢第134頁,第10字
行垂崖也。
段注《釋詁》曰:邊垂也。《土部》曰:垂,遠邊也。《厂部》曰:厓,山邊也。《屵部》曰:崖,高邊也。行於垂崖曰邊。因而垂崖謂之邊。然則邊不當廁於此。
从辵。𦤝聲。
段注布賢切。十二部。
邊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07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59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3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75頁,第1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70頁,第1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42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27頁,第4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06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68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3頁,第3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76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76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579頁【後編】第1817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001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62頁【崇文】第64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9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64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204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