逋字详情
逋
逋字概述
〔逋〕字拼音是(bū),部首是辶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逋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辶、甫”,五行属水。
〔逋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甫声。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。本义是逃亡,逃跑。
〔逋〕字仓颉码是YIJB,五笔是GEHP86,SPI98,四角号码是33302,郑码是WFB,中文电码是6628,区位码是6945。
〔逋〕字的UNICODE是U+900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875,UTF-32:0000900B,UTF-8:E9 80 8B。
〔逋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4465。
〔逋〕字异体字是𨓥、𨕝、𨗗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11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7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1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:博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奔謨切,𡘋音哺。《說文》:亡也。《書・大誥》:于伐殷逋播臣。【註】逋亡播遷之臣也。《易・訟卦》:歸而逋,其邑人三百戸㊟〔歸而逋,其邑人三百戸,無眚〕。象曰:不克訟,歸逋𥨥也。《左傳・文六年》:趙宣子爲政,董逋逃。【註】督𥨥逃有罪之人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懸也。《正韻》:欠也。凡欠負官物亡匿不還,皆謂之逋。《前漢・昭帝紀》: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,皆勿收。《後漢・光武紀》:爲舂陵侯家訟逋租。又,〈段熲傳〉:洗雪百年之逋負。
注解
〔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逋〕字拼音是bū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甫。
〔逋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甫声。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。本义是逃亡,逃跑。
〔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ū] ⑴ 逃亡⑵ 拖欠⑶ 拖延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博孤切頁碼第54頁,第19字續丁孫
逋
亡也。从辵甫聲。
𨕝
籒文逋从捕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不吾反頁碼第157頁,第5行,第1字述
亡也。從辵甫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57頁,第5行,第2字述
籒文逋從捕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博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93頁,第5字許惟賢第131頁,第6字
亡也。
段注《亡部》曰:亡,逃也。訟九二曰:歸而逋。
从辵。甫聲。
段注博孤切。五部。
籒文逋。从捕。
段注亦形聲。
逋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04頁,第1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55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3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74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68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35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17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037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58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2頁,第2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74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62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538頁【補遺】第1636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602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58頁【崇文】第62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3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22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96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