責字概述
〔責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é、zhài),部首是貝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責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龶、貝”。
〔責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小篆字形。从貝,朿( cì )聲。( zhài )。本义是債款,債務。
〔責〕字仓颉码是QMBUC,五笔是GMU,四角号码是50806,郑码是CILO。
〔責〕字的UNICODE是U+8CA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012,UTF-32:00008CAC,UTF-8:E8 B2 AC。
〔責〕字异体字是㥽、債、謮、责、𧵩、𧶌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貝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85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05頁,第1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82頁,第6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側革切;《正韻》:側格切,𡘋音窄。《說文》:求也。《左傳・桓十三年》:宋多責賂干鄭㊟〔「干」字應為「于」字形誤。本作:宋多責賂于鄭〕。
义又,非也。《書・君奭》:誕無我責。【傳】汝大無非責我留。
义又,誅責也。《詩・邶風・旄丘序》:責衞伯也。《禮・表記》:君子與有諾責也,寧有已怨㊟〔「與」下脫一「其」字,「已」為「己」字形誤。本作:君子與其有諾責也,寧有己怨〕。【疏】責,謂許而不與而被責。
义又,責讓也。《左傳・僖十五年》:西鄰責言,不可償也。【註】微刺也。
义又,任也。《孟子》:有言責者。
义又,取也。《戰國策》:歸其劒而責之金。
义又,問也。《史記・周勃世家》:吏簿責條侯。【註】簿,問其辭情。
义又,自訟也。《前漢・韓延壽傳》:痛自刻責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側賣切 —— 與債同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小宰》:聽稱責以傅別。【註】稱責,謂貸予。【疏】謂舉責生子,彼此俱爲稱意,故曰稱責也。《左傳・成十八年》:施舍巳責㊟〔「巳」為「己」字形誤。本作:施舍己責〕。【註】止逋責。
音又,叶側棘切。柳宗元〈懲咎賦〉:既明懼夫天討兮,又幽慄兮鬼責;惶惶兮夜寤而晝駭兮,類麏䴥之不息。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中 部首:貝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91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1頁,第23字
《禮・表記》君子與有諾責也
謹照原文與下增其字。
注解
〔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。
〔責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é、zhà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龶、貝。
〔責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小篆字形。从貝,朿( cì )聲。( zhài )。本义是債款,債務。
〔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é] ⑴ 責任,分( fèn )內應做的事⑵ 要求⑶ 指摘過失⑷ 質問,詰( jié )問⑸ 舊指為了懲罰而打㈡ [zhài] ⑴ 同“債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側革切頁碼第205頁,第13字續丁孫
𧵩
異體責
求也。从貝朿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側革反頁碼第525頁,第1行,第2字述
求也。從貝朿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責者,迫迮而取之也。《史記》:李斯殺二世爲督責之政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側革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124頁,第4字許惟賢第496頁,第5字
求也。
段注引伸爲誅責,責任。《周禮・小宰》。聽稱責以傅別。稱責,卽今之舉債。古無債字。俗作債。則聲形皆異矣。
从貝。朿聲。
段注側革切。十六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求也,討也。所討之物為責,今為債字(以動詞為名詞)。
求也,討也。所討之物為責,今俗作債(以動詞為名詞)。
白话解释
责,催债。字形采用“贝”作边旁,“朿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殷甲骨文有從貝、朿聲字,金祥恆先生始隸作責。唯字只用為方國名,與責任、責求意無涉,更與債、績等用法無關。周金文亦有相同字形,字已隸作責,讀為積〈旂鼎〉,為蹟〈秦公簋〉。戰國《郭店簡‧太一生水》亦見責字,唯屬殘詞。篆文才明確有責求意,從貝、朿聲。《說文》:「責,求也。」段注:「引伸為誅責、責任。《周禮‧小宰》:『聽稱責以傅別。』稱責,即今之舉債,古無債字,俗作債。」隸書字形承篆文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楷書字形則可上溯戰國文字。
責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04頁,第1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18頁,第9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0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59頁,第1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51頁,第1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897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557頁,第4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358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327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59頁,第2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56頁,第1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065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6506頁【補遺】第1697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061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41頁【崇文】第216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825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523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273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213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626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