褖字详情

𭗱

tuànㄊㄨㄢˋ

衤部

14画

9

15画 (褖)

左右结构

LVNO

WTZG

37232

U 8916

PUXE

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撇、点、撇折、横撇/横钩、横、撇、弯钩、撇、撇、撇、捺

褖字概述

〔褖〕字拼音是(tuàn),部首是衤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褖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衤、彖”。

〔褖〕字仓颉码是LVNO,五笔是PUXE,四角号码是37232,郑码是WTZG

〔褖〕字的UNICODE是U+891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094,UTF-32:00008916,UTF-8:E8 A4 96。

汉字解释

tuànㄊㄨㄢˋ

基本解释

古代一种边缘有装饰的礼服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下 部首: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685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1121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1096頁,第24

唐韻》:通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吐玩切,𡘋音彖。玉篇》:后衣也。釋名》:褖衣,褖然黑色也。詩・邶風》綠衣:〔箋〕綠當爲褖,褖衣黑,以素紗爲裏,今反以黃爲裏,非其禮制也。儀禮・士喪禮》:褖衣。【註】黑衣裳赤緣之謂褖,褖之言緣也,所以表袍者也。

周記》作緣。

又,《禮・玉藻》〔註〕:褖,或作稅。

注解

〔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

〔褖〕字拼音是tu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彖

〔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uàn] ⑴ 古代一种边缘有装饰的礼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