脫字概述
〔脫〕字拼音是(tuō),部首是月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脫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月、兑”或“⺼、兌”。
〔脫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肉,兌( duì )聲。本义是肉去皮骨。
〔脫〕字仓颉码是BCRU,五笔是EWKQ,四角号码是78212,郑码是QOJR。
〔脫〕字的UNICODE是U+812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067,UTF-32:0000812B,UTF-8:E8 84 AB。
〔脫〕字异体字是挩、脱、蛻、𨉋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56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84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50頁,第14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徒活切,音奪。《說文》:消肉臞也。《玉篇》:肉去骨。《韻會》:一曰壤斷。《增韻》:物自解也。《博雅》:脫,離也。《爾雅・釋器》:肉曰脫之。【註】剝其皮也。【疏】治肉,除其筋膜,取好者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免也。《前漢・高五王傳》:自以爲不得脫長安。【註】脫,免也。
义又,略也。《史記・禮書》:凡禮始乎脫。【註】脫,猶疏略也。《後漢・向栩傳》:及之官,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。【註】脫易𥳑素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脫,遺也。《禮・冠義》知其能弟,長而無遺矣〔註〕:遺,猶脫也。
义又,過去也。《莊子・天地篇》:老子曰:夫巧知神聖之人,吾自以爲脫焉。【註】脫,過去也。
义又,除也。《公羊傳・昭十九年》:復加一飯則脫然愈。【註】脫然,疾除貌。
义又,《韻會》:誤也。
义又,或然之辭。
义又,草名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倚商,活脫。《山海經》:升山,其草多𡨥脫。【註】𡨥脫草生南方,高丈許,似荷葉而莖中有瓤,正白。
义又,鳥名。《博雅》:籠脫,鷂也。
义又,山名。《山海經》:東七十里,曰脫扈之山。
义又,龍脫,地名。《史記・樊酈傳》:戰龍脫。【註】在易州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他括切;《韻會》:他活切,𡘋音捝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欲雪切,音悅 —— 蟲新出,皮悅好貌。司馬彪說。《莊子・至樂篇》:蝴蝶,胥也。化而爲蟲,生於竈下,其狀若脫。【註】脫,新出皮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吐外切 —— 與娧同。娧娧,舒遲貌。一曰喜也。《詩・召南》:舒而脫脫兮。《禮・儒行》麤而翹之,又不急爲也〔註〕:又必舒而脫脫焉。【釋文】脫,吐外反。又,《淮南子・精神訓》:脫然而喜矣。【註】脫,舒也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音退。孔稚圭〈北山移文〉:若其亭亭物表,皎皎霞外;芥千金而不眄,屣萬乗其如脫。【註】脫,叶徒對反
音又,叶音託。蘇軾〈范景仁銘〉:君實既來,遁歸於洛;縶而維之,莫之勝脫。
注解
〔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脫〕字拼音是tuō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兌。
〔脫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肉,兌( duì )聲。本义是肉去皮骨。
〔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uō] ⑴ 離開,落掉⑵ 遺漏⑶ 取下,除去⑷ 倘若,或許⑸ 輕慢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徒活切頁碼第131頁,第6字續丁孫
脫
異體脱
消肉臞也。从𠕎兌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徒活反頁碼第339頁,第2行,第1字述
消肉臞也。從肉兌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肉曰之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徒活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82頁,第5字許惟賢第304頁,第7字
消肉臞也。
段注消肉之臞,臞之甚者也。今俗語謂𤸃太甚者曰脫形。言其形象如解蛻也。此義少有用者。今俗用爲分散、遺失之義。分散之義當用挩,《手部》挩下曰:解挩也。遺失之義當用奪,《奞部》曰:奪,手持隹失之也。
从肉。兌聲。
段注徒活切。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消肉。解脱當从捝,脱去當从奪。
消肉臞也。解捝。奪去。
白话解释
脱,消去其肉而显瘦弱。字形采用“肉(月)”作边旁,采用“兑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左「肉」右「兑」。篆文從肉、兌聲。從「肉」,指與人體有關;「兌」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都與戰國文字、篆文相近似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脫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60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47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7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72頁,第9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64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583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018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37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51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04頁,第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69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321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517頁【補遺】第1667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611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46頁【崇文】第138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07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80頁,第4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454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431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