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字详情

zhíㄓˊ

耳部

18画

12

18画 (職)

左右结构

SJYIA

CEKH

13450

U 8077

BUAJ 86 、 BYUJ 98

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提、点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斜钩、撇、点

職字概述

〔職〕字拼音是(zhí),部首是耳部,总笔画是18画

〔職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耳、戠”。

〔職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耳,只(戠 zhí )聲。「職」是「記」的意思。 段玉裁:「凡言職者,謂其善聽也。」故從耳。本义是識;記。職爲識之本字。

〔職〕字仓颉码是SJYIA,五笔是BUAJ86,BYUJ98,四角号码是13450,郑码是CEKH

〔職〕字的UNICODE是U+807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887,UTF-32:00008077,UTF-8:E8 81 B7。

〔職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zhíㄓˊ

基本解释

職務,分( fèn )內應做的事。~業。~務。~守。~權。天~。盡~。
職位,執行事務所處的一定地位。~工。~位。~員。~稱。以身殉~。
舊時公文用語,下屬對上司的自稱。卑~。~當奉命。
掌管。~掌。
由於。~此而已。

详细解释

1.形聲。從耳,只(戠 zhí )聲。「職」是「記」的意思。 段玉裁:「凡言職者,謂其善聽也。」故從耳。本義:識;記。職爲識之本字。
2.同本義。
remember;
職,記微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章畫職墨兮,前度未改。 —— 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3.主管;任職。
be responsible for; be in charge of; take office;
天職生覆。 —— 《列子·天端》。注:「主也。」職於南京。 —— 《明史》
職稱言路(做諫官);職任民社(管理人民與國家);職客(紅、白喜事的主持人);職內(古官名。掌邦賦收入)
4.盡職;稱職 [fulfil one's duty;be competent for one';s job or position]。
其不職或貪暴,免歸田裏,以明賞罰之信。 —— 《新唐書》
職辦(稱職而能辦事)
名词
1.職務;職業;職責。
duty; job; occupation;
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。述職者,述所職也。 —— 《孟子》設官分職。 —— 《周禮·太宰》自去史職。 —— 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代百司之職。 —— 唐· 魏徵《諫太宗十思疏》將盡厥職。 —— 明· 顧炎武《復庵記》
專職(由專人擔任的職務);革職(撤職);職役(猶職事。多指較爲低賤的職務);職事僧(寺院中分管各項職務的僧人)
2.職位;執行事務所。
post; office;
解辮清職。 —— 南朝樑· 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遷我京職。 —— 明· 崔銑《記王忠肅公翱三事》宰相之職。 —— 清· 梁啓超《譚嗣同傳》
職任(指官員的職位和職責);職僚(職官僚屬);職錢(官吏在職時所得的俸錢)
3.貢賦,向朝庭交的財物。
tribute;
職如郡縣。(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。) —— 《戰國策·燕策》
職貢(職方的貢物。各地以時入員的貨品)
4.姓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15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970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935頁,第20

廣韻》:之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質力切,𡘋音織。說文》:記微也。【徐曰】國有六職,皆主記事之微也。增韻》:執掌也。爾雅・釋詁》:職,主也。博雅》:職,事也。書・周官》:六卿分職,各率其屬,以倡九牧。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:九曰閒民,無常職。【註】謂無事業者。史記・張丞相傳》:沛公以周昌爲職志〔註〕職,主也;志,旗幟也 —— 謂掌旗幟之官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職,常也。

又,貢也。左傳・襄二十八年》:共其職貢。淮南子・原道訓》:海外賓伏,四夷納職。【註】職,貢也。

又,專也。詩・大雅》:民之罔極,職涼善背。【註】專由小人名爲直諒,而實善背也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憐職,𢙴也。言相𢙴憐者,吳越之閒謂之憐職。

又,職職,多也。莊子・至樂篇》:萬物職職。

又,姓。姓譜》:《周禮》有職方氏,後因官爲氏。風俗通》:漢山陽令職洪之後。

又,《集韻》:敵德切,音特 —— 杙也。周官》有職人。戚兗讀。或作樴、樲。

又,《集韻》:逸織切,音弋 —— 義同。

又,與幟同。史記・叔孫通傳》:於是皇帝輦出房,百官執職傳警。【註】職,音幟。

注解

〔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耳部

〔職〕字拼音是zh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耳、戠

〔職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耳,只(戠 zhí )聲。「職」是「記」的意思。 段玉裁:「凡言職者,謂其善聽也。」故從耳。本义是識;記。職爲識之本字。

〔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í] ⑴ 職務,分( fèn )內應做的事⑵ 職位,執行事務所處的一定地位⑶ 舊時公文用語,下屬對上司的自稱⑷ 掌管⑸ 由於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之弋切頁碼399頁,第8

職記微也。从耳戠聲。
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五官耳與心最貫,聲入心通,故聞讀者能記。从耳,與聖同意。或曰:此字从識省,恥省聲,以為官職字,猶今言知府、知縣也。」桂馥義證:「經典通用从言之識,以此職為官職,又以幟代識,行之既久,遂為借義所奪,今人不知識為幟之正文,職為識之本字矣。」容庚《金文編》:「職,从首,猶聝之或从首作馘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章直反頁碼959頁,第7行,第2

職記微也。從耳戠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周禮》:「國有六職,皆主記事之微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之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365頁,第5許惟賢1028頁,第5

職𢼸也。

段注𢼸舊作微。今正。記猶識也。纖微必識是曰職。《周禮》太宰之職,《大司徒》之職皆謂其所司。凡言司者,謂其善伺也。凡言職者,謂其善聽也。《釋詁》曰:職,主也。《毛傳》同。見《詩・悉蟀》、《十月之交》。《周禮・職方》,亦作識方。

从耳。戠聲。

段注之弋切。一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𢼸也。默識當作職,俗作誌。凡作事當職(記也),故引申為職事。

𢼸也。默識=默職,俗作誌。凡作事當職(記也),故引申為職事、官職。

「默而識之」字,當作職,今之誌字,俗字也。凡作事當職(記也),故引申為職事。

白话解释

职,记号,标识(注:“微”疑是“徽”的误写)。字形采用“耳”作边旁,“戠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字形從耳、戠聲。從耳,指聽覺靈敏而善聽,對於細微的事,都能牢記於心,所以清‧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說:「五官耳與心最貫,聲入心通,故聞讀者能記。从耳,與聖同意。」戠聲,聲兼義,指將細微的事標誌起來。職字表示將聽聞的事情,一一標誌起來,而牢記於心,後人以「識」字取代此意,所以清‧桂馥《說文義證》說:「經典通用从言之識,以此職為官職,又以幟代識,行之既久,遂為借義所奪,今人不知識為幟之正文,職為識之本字矣。」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皆承金文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職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87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1003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756頁
4說文校箋第522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472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1731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925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85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515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12頁,第24字
11標注說文第500頁,第14字
12說文注箋第4156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1681頁【補遺】第17777頁
14通訓定聲第715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037頁【崇文】第4145頁
16說文句讀第1703頁
17章授筆記第488頁,第4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578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1100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