繦字详情

𭗱

qiǎngㄑㄧㄤˇ

糹部

18画

12

17画 (繈)

左右结构

VFNRI

ZYJI

26936

U 7E66

XXKJ

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折、横、竖折折钩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点

繦字概述

〔繦〕字拼音是(qiǎng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18画

〔繦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强”或“糹、强”。

〔繦〕字仓颉码是VFNRI,五笔是XXKJ,四角号码是26936,郑码是ZYJI

〔繦〕字的UNICODE是U+7E6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358,UTF-32:00007E66,UTF-8:E7 B9 A6。

〔繦〕字异体字是𫄶

汉字解释

qiǎngㄑㄧㄤˇ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成串的铜钱。引申为穿钱的绳子。
a string of copper coins; string;
繦,觕纇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输租繦属不绝。 —— 《汉书·儿宽传》臧繦千万。 —— 《汉书·食货志》繦至而辐辏。 ——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繦至(络绎不绝而来)
2.”的异体字。襁褓。
swadding clothes;
鲍幼弱,在荷繦之中。 —— 《墨子·明鬼下》不谷免衣繦褓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直谏》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41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937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900頁,第8

唐韻》:居兩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:舉兩切;《正韻》:居仰切,𡘋音襁。說文》:捔類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錢貫也。前漢・食貨志》:臧繈千萬。廣韻》:俗作鏹。

又,《集韻》與襁同。史記・衞將軍傳》:靑子在繈褓中。【註】繈,長尺二寸,闊八寸,以約小兒于背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繈絲有纇。

注解

〔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繈〕字拼音是qiǎ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強

〔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ǎng] ⑴ 同“繦”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居兩切頁碼432頁,第17

異體

繈觕纇也。从糸強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居兩切頁碼1027頁,第3行,第1

繈觕纇也。從糸强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居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578頁,第1許惟賢1122頁,第2

繈𧢼纇也。

段注𧢼見《角部》。各本作觕。非也。今正。𧢼訓角長。引申爲凡粗長之稱。絲節粗長謂之繈。孟康曰:繈,錢貫也。其引申之義也。又引申爲繈緥。《呂覽・明理》篇。道多繈緥。高注。緥,小兒被也。繈,褸格上繩也。又直諫篇繈緥注。繈,褸格繩。緥,小兒𧝐也。褸卽縷。格卽絡。織縷爲絡,以負之於背。其繩謂之繈。高說冣分明。《博物志》云:織縷爲之。廣八寸。長二尺。乃謂其絡。未及其繩也。凡繩韌者謂之繈。

从糸。強聲。

段注居㒳切。十部。

繈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53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1094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817頁
4說文校箋第569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512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1887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317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634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724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40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546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4498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2579頁【補遺】第17897頁【後編】第14855頁
14通訓定聲第3615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120頁【崇文】第4477頁
16說文句讀第1860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148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196頁,第1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