糊字详情

ㄏㄨㄏㄨˊㄏㄨˋ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米部

15画

9

15画 (糊)

左中右结构

形声字

FDJRB

UFJQ

97920

4739

2693

U 7CCA

ODEG

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横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

糊字概述

〔糊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hū、hú、hù),部首是米部,总笔画是15画

〔糊〕字是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米、胡”,五行属土。

〔糊〕字仓颉码是FDJRB,五笔是ODEG,四角号码是97920,郑码是UFJQ,中文电码是4739,区位码是2693

〔糊〕字的UNICODE是U+7CC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946,UTF-32:00007CCA,UTF-8:E7 B3 8A。

〔糊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3287,属常用字

〔糊〕字异体字是𥹽𩰯𩱍𩱒𪍒𪏳𪏻𪐉

汉字解释

1ㄏㄨ

基本解释

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。~了一层泥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涂抹 。
plaster;
糊墙缝;糊窟窿;糊上一层泥
2.泛指遮掩 。
cover;
词缀
糊弄(胡扯瞎弄,草草了事)
3.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。
黑糊糊,粘糊糊
4.另见 hú;hù。

2ㄏㄨˊ

基本解释

粘合,涂附。裱~。~墙。~窗户。
粥类。~口。
〔~涂〕①不明事理;认识模糊混乱,如“他太~~了”;②内容混乱的,如“~~账”。
同“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(形声。从米,胡声。本义:同“”。稠粥) 同本义 thick congee; thick gruel 日用面一斗为糊,以供缄封。——唐· 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引《宣武盛事》
动词
1.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。
paste;
糊刷(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);糊纸(用纸沾贴上去);糊裱(用纸等糊窗户、墙壁、顶棚等)
2.用粥填塞。比喻勉强维持生活。
make both ends meet; live from hand to mouth;
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,来秋或复不熟,将如之何? —— 《魏书》
形容词
1.同“”。食品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。
burnt;
糊饭;馒头烤糊了
2.不清楚,不明事理 。
confused;
糊突(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);糊突突(一塌糊涂);糊涂桶(糊突虫。骂人话)
3.另见 hù;hū。

3ㄏㄨˋ

基本解释

像粥一样的食物。面~。辣椒~。
欺骗,蒙混,敷衍。~弄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像稠粥一样的食物 。
paste;
辣椒糊;面糊;糨糊。口语中多念轻声。
动词
1.敷衍。弥缝缺失 。
be perfunctory;
糊弄(将就)
2.蒙混 。
muddle through;
糊弄(欺骗;蒙混);你别糊人
3.另见 hū;hú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173頁,第16

同文書局本: 第911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872頁,第22

廣韻》:戸吳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洪孤切,𡘋音胡。說文》:黏也。

又,《篇海》:煑米及麪爲粥。〈宋正考父鼎銘〉:饘于是,粥于是,以糊余口。

又,模糊,漫貌。杜甫詩:駞背錦模糊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許骨切,音忽。金壷字考》:糊塗,音忽突。

說文》本作𪏻,或作䊀;《集韻》或作𩰯,亦作𪍒𪐉,又作䉿、𪏹

注解

〔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米部

〔糊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ū、hú、hù,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米、胡

〔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ū] ⑴ 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 [hú] ⑴ 粘合,涂附⑵ 粥类⑶ 〔~涂〕①不明事理;认识模糊混乱,如“他太~~了”;②内容混乱的,如“~~账”。⑷ 同“煳”。 [hù] ⑴ 像粥一样的食物⑵ 欺骗,蒙混,敷衍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戶吳切頁碼164頁,第32

異體

餬寄食也。从𠊊胡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魂孤反頁碼411頁,第6行,第3

餬寄食也。從食胡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曰:餬其口於四方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戸吳切古音第五部頁碼882頁,第2許惟賢391頁,第7

餬寄食也。

段注《左傳》。餬其口於四方。《方言》曰:餬,寄也。寄食曰餬。引伸之義,《釋言》曰餬饘也是。

𠊊。胡聲。

段注戸吳切。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饘粥之餬當作𩱍

粥名餬乃𩱍之借。

餬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26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424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331頁
4說文校箋第210頁,第14字
5說文考正第203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721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264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2840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058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29頁,第18字
11標注說文第208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1667頁,第6字
13說文詁林第5384頁【補遺】第16794頁
14通訓定聲第1651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432頁【崇文】第1725頁
16說文句讀第646頁
17章授筆記第219頁,第8字
18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359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520頁,第6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戶吳切頁碼232頁,第4

𪏻

𪏻黏也。从黍古聲。

異體

䊀𪏻或从米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戶󰊚反頁碼594頁,第6行,第1

䊀黏也。從黍古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594頁,第6行,第2

或從米作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戸吳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317頁,第4許惟賢576頁,第3

䊀黏也。从黍。古聲。

段注戶吳切。五部。俗作糊。

𪏻或从米作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黏也。俗作糊,非。

黏也。今俗作糊。

𪏻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56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582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449頁
4說文校箋第293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281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1014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735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667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493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80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288頁,第12字
12說文注箋第2375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7264頁【補遺】第17088頁
14通訓定聲第1647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615頁【崇文】第2457頁
16說文句讀第945頁
17章授筆記第301頁,第4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677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692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