籋字详情

𭗱

nièㄋㄧㄝˋ

Warning: Undefined array key "⺮部" in /www/wwwroot/wap.cztjy.cn/zidian/item.php on line 184
.html title=部首⺮的汉字>⺮部

20画

14

20画 (籋)

上下结构

HMFB

MAOO

88227

U 7C4B

TGWQ 86 、 TGWR 98

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横、撇、点、竖、横折钩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点、撇、点、撇、点

籋字概述

〔籋〕字拼音是(niè),部首是⺮部,总笔画是20画

〔籋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𥫗、爾”。

〔籋〕字仓颉码是HMFB,五笔是TGWQ86,TGWR98,四角号码是88227,郑码是MAOO

〔籋〕字的UNICODE是U+7C4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819,UTF-32:00007C4B,UTF-8:E7 B1 8B。

〔籋〕字异体字是𥭙𥵨

汉字解释

nièㄋㄧㄝˋ

基本解释

镊子。
用镊子钳取:“霜髯~更疏。”
古通“”,踏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镊子 forceps籋,箝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夹取之器曰籋,今人以铜铁为之,谓之镊子。”籋,小箝。——《广韵》
动词
1.用镊子钳取。
pick up sth. with forceps;
病骨瘦欲折,霜髯籋更疏。 —— 苏轼《和孙叔静兄弟李端叔唱和》
2.通“”。踏,追踪。
follow;
籋浮云,晻上驰。 —— 《汉书·礼乐志·天马歌》籋云自可无千里,隐雾难教见一斑。 —— 金· 元好问《东平送张圣与北行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155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903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863頁,第41

集韻》同「𥵨」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𡘋尼輒切,音聶 —— 鉗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奴協切;《集韻》:諾叶切,𡘋音捻 —— 小箱也。

又,同「躡」。前漢・禮樂志・天馬歌》:籋浮雲,晻上池。【註】言天馬上籋浮雲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緜批切 —— 苧竹。
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511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2頁,第13

《前漢・禮樂志天馬歌》籋浮雲,晻上池。

謹照原文池改馳。

注解

〔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籋〕字拼音是niè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爾

〔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niè] ⑴ 镊子。⑵ 用镊子钳取:“霜髯~更疏。”⑶ 古通“蹑”,踏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尼輒切頁碼144頁,第36

異體

籋箝也。从竹𤕨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𤕨非聲,未詳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女攝反頁碼370頁,第5行,第1

籋箝也。從竹爾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今俗作鑷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尼輒切古音第十五、十六部頁碼779頁,第4許惟賢347頁,第11

籋箝也。

段注二字雙聲。夾取之器曰籋。今人以銅鐵作之。謂之鑷子。

从竹。爾聲。

段注尼輒切。古音十五十六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《漢書•[禮樂志]郊祀[歌]》「籋浮雲」乃躡之假借。

箝也。《漢書•[禮樂志]郊祀[歌]》「籋浮雲」之籋乃躡字之借(《方言》「躡,登也。」)

籋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86頁,第15字
2陳昌治本第384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296頁
4說文校箋第191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179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645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1141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2619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946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15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188頁,第16字
12說文注箋第1494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4899頁【補遺】第16719頁
14通訓定聲第245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387頁【崇文】第1545頁
16說文句讀第576頁
17章授筆記第196頁,第10字
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678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466頁,第1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