祲字详情
祲
祲字概述
〔祲〕字拼音是(jìn),部首是礻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祲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示、𠬶”或“礻、𠬶”。
〔祲〕字仓颉码是IFSME,五笔是PYVC,四角号码是37247,郑码是WSWX,中文电码是4381。
〔祲〕字的UNICODE是U+797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090,UTF-32:00007972,UTF-8:E7 A5 B2。
〔祲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三级字表中,序号7253。
〔祲〕字异体字是𥛀、𥛆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18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43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4頁,第2字
音《廣韻》:子心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咨林切,𡘋音駸。《說文》:精氣感祥。又,日旁氣。《左傳・昭十五年》:吾見赤黑之祲。【註】祲,妖氛也。【疏】隂陽氣相侵漸成祥者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眡祲掌十煇之法,一曰祲。【疏】祲,隂陽氣相侵;赤雲爲陽,黑雲爲隂。
义又,盛也。班固〈東都賦〉:天官景從,祲威盛容。【註】祲,亦盛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子鴆切,音浸。又,《集韻》:七稔切,音寢 —— 義𡘋同。
音又,祲祥,地名。《春秋・昭十一年》:盟于祲祥。【音義】七林反。
注解
〔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祲〕字拼音是jì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𠬶。
〔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n] ⑴ 不祥之气,妖氛⑵ 盛( shèng ):“天官景从,~威盛容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子林切頁碼第4頁,第25字續丁孫
𥛆
異體祲
精氣感祥。从示,㑴省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見赤黑之𥛆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子尋反頁碼第35頁,第4行,第2字述
精氣感祥。從示,㑴省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見赤黒之祲。」是。
鍇注臣鍇曰:「祲之言侵也。又浸也,浸浸然將作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子林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31頁,第3字許惟賢第13頁,第3字
精气感祥。
段注气氣古今字。《周禮》眡祲注。祲,陰陽氣相侵漸成祥者。《魏志・高堂隆傳》。孔子曰:災者修類應行。精祲相感。
从示。㑴省聲。
段注子林切。七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見赤黑之祲是。
段注《左氏傳》昭公十五年。梓愼知爲喪氛。
祲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頁,第9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2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頁,第1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6頁,第1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0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6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9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8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頁,第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頁,第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6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51頁【補遺】第16165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24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0頁【崇文】第7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0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191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28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