祗字详情

zhī
二级汉字通用字

礻部

9画

5

10画 (祗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IFHPM IFHVI

WSRS

32240

7683

U 7957

PYQY

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点、撇、竖提、横、斜钩、点

祗字概述

〔祗〕字拼音是(zhī),部首是礻部,总笔画是9画

〔祗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示、氐”或“礻、氐”,五行属木。

〔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示,氐( dǐ )声。本义是恭敬。

〔祗〕字仓颉码是IFHPM IFHVI,五笔是PYQY,四角号码是32240,郑码是WSRS,区位码是7683

〔祗〕字的UNICODE是U+795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063,UTF-32:00007957,UTF-8:E7 A5 97。

〔祗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4369

〔祗〕字异体字是𣱊𤰋𥘡𥘢𥙂𥙠𥙥

汉字解释

zhī

基本解释

敬,恭敬。~回。~仰。~奉。~承。~候。~应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(形声。从示,氐( dǐ )声。本义:恭敬) 同本义。
respect; venerate;
祗,敬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日尹祗敬六德。 —— 《书·皋陶谟》上帝是祗。 —— 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中和祗庸孝友。 —— 《周礼·大司乐》祗,祗敬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父不慈,子不祗,兄不友,弟不共,不相及也。 —— 《左传》
祗候人(在官府执役的小官史);祗候(恭敬侍候);祗请(恭敬邀请);祗若(恭敬顺从)“
2.另见 zhǐ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014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841頁,第20

標點整理本: 第802頁,第3

廣韻》:旨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烝夷切;《正韻》:旨而切,𡘋音脂。爾雅・釋詁》:敬也。書・大禹謨》:祗承于帝。周禮・春官・大司樂》:以樂德敎國子,中和祗庸孝友。

正譌》:从示,氐聲,見神示則敬。會意。正字通》與祇通。郝敬曰:祗从氏下一,韻書別出,其實同。

注解

〔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

〔祗〕字拼音是zh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氐

〔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示,氐( dǐ )声。本义是恭敬。

〔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ī] ⑴ 敬,恭敬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上反切旨移切頁碼3頁,第6

異體𥙥𥘡𥙂𥘢

祗敬也。从示氐聲。

附注按:郭沫若以金文為兩缶相抵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一反切旨移反頁碼30頁,第6行,第1

祗敬也。從示氐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上反切旨夷切、旨移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0頁,第1許惟賢4頁,第10

祗敬也。

段注見《釋詁》。

从示。氐聲。

段注旨夷切。古音凡氐聲字在第十五部。凡氏聲字在第十六部。此《廣韵》祇入五支,祗入六脂所由分也。鉉所據《唐韵》。祗,旨移切。是孫愐祗入五支。遠遜於宋《廣韵》所改定矣。《經典釋文》於《商頌》上帝是祗諸時反。則又𨷻入七之。於《孔子閒居》諸夷反。則固不誤。此等學者所當審定畫一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古讀氐,齒[音]作舌頭也。

祗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頁,第16字
2陳昌治本第16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36頁
4說文校箋第3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3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8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5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3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頁,第14字
11標注說文第2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31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049頁【補遺】第16149頁
14通訓定聲第2304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7頁【崇文】第25頁
16說文句讀第7頁
17章授筆記第4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108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5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