瞖字详情
瞖
瞖字概述
〔瞖〕字拼音是(yì),部首是目部,总笔画是16画。
〔瞖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殹、目”。
〔瞖〕字仓颉码是SEBU,五笔是ATDH,四角号码是77604,郑码是HMQL。
〔瞖〕字的UNICODE是U+779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0614,UTF-32:00007796,UTF-8:E7 9E 96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目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949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15頁,第3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73頁,第22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於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壹計切,𡘋音翳。《玉篇》:眼疾也。《正字通》:目障也。《宋史・謝皇后傳》:后生而瞖一目。
义又,藥名。《本草釋名》:羅勒,一名瞖子草,以其子治瞖也。
注解
〔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瞖〕字拼音是y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殹、目。
〔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古同“翳”(a.眼角膜上所生的障蔽视线的白斑;b.眼生白内障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