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字详情

ㄈㄚ

癶部

12画

7

12画 (發)

上下结构

NONHE

XSYQ

12247

U 767C

WXMC 86 、 WXWC 98

横撇/横钩、点、撇、撇、捺、横折、横、竖折折钩、撇、横折折/横折弯、横撇/横钩、点

發字概述

〔發〕字拼音是(fā),部首是癶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發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癶、𭚧”或“癹、弓”。

〔發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本义是放箭。

〔發〕字仓颉码是NONHE,五笔是WXMC86,WXWC98,四角号码是12247,郑码是XSYQ

〔發〕字的UNICODE是U+767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0332,UTF-32:0000767C,UTF-8:E7 99 BC。

〔發〕字异体字是𢎿𤼦𤼲𤼵𭛁

汉字解释

1ㄈㄚ

基本解释

交付,送出。分~。~放。~行(批发)。
放,射。~射。百~百中。焕~。
表达,阐述。~表。~凡(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)。阐~。
散开,分散。~散。
开展,张大,扩大。~展。~扬。
打开,揭露。~现。~掘。
产生,出现。~生。~愤。奋~。
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。~面。
显现,显出。~病。~抖。~憷。
开始动作。~动。
引起,开启。启~。~人深省。
公布,宣布。~布。~号施令。
量词,用于枪弹、炮弹。

详细解释

1.形聲。本義: 放箭。
2.同本義。
shoot an arrow;
發,射發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壹發五豝。 —— 《詩·召南·騶虞》發彼有的。 —— 《詩·小雅·賓之初筵》循聲而發。 —— 《禮記·射義》矢四發。 —— 《漢書·匈奴傳》其射,見敵急,非在數十步之內,度不中不發,發即應弦而倒。 —— 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暮見火而俱發。 —— 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見其發矢十中八九。 —— 宋· 歐陽修《歸田錄》度不中而輕發。 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事類》
百發百中; 發矢(射箭); 發箭(射箭);發功(指射技)
3.出發;上路。
set out; start off;
發,去也。 —— 《廣雅》履我發兮。 —— 《詩·齊風·東方之日》朝發枉諸。 —— 《楚辭·離騷·涉江》頃之未發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燕策》卿與子敬、 程公便前發。 —— 《資治通鑑》蘭舟催發。 —— 宋· 柳永《雨霖鈴》
發足(起程,出發)發程(起程,上路;動身啓程);發逐(出發追逐);發邁(出發遠行)
4.打開;開啓。
open;
成有子九歲,窺父不在,竊發盆。 —— 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發日(公文的啓封日期);發書(拆開詔書或書信)
5.徵發;徵調。
call up; requisition;
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。 —— 《西門豹治鄴》
發召(徵調);發調(徵調);發徭(徵派徭役)
6.發生;發出。
happen; occur; take place;
使人發書於趙王。 —— 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而大聲發於水上。 —— 宋· 蘇軾《石鐘山記》懷怒未發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魏策》變遂發。 —— 清· 梁啓超《譚嗣同傳》
發念(萌生念頭);發意(產生某種意念);發興(發生)
7.發佈;宣告。
publish; declare;
今王發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立於王之朝。 ——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遂發命,遽興姜戎。 —— 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
發政(發佈政令)
8.抒發;發泄。
give vent to; let off;
發狂吟。 —— 《三國演義》發其志士之悲哉。 —— 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發鬱(發泄鬱結在心頭的煩悶);發忿(發泄憤恨的情緒);發揮(抒發)
9.派遣。
dispatch; send;
吾欲發兵,使公及桓楚將。 ——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二世元年四月,發閭左適戍 漁陽九百人。 —— 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孤當續發人衆,多載資糧,爲卿後援。 —— 《資治通鑑》
發師(派遣軍隊、出兵);發導(派遣嚮導)
10.挖掘。
dig;
於敗石叢草處,探石發穴。 —— 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發冢(掘墓);發硎(發掘整理);發揭(發掘,揭開)
11.花開放。
flower; bloom;
野芳發而幽香。 —— 宋·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發秀(開花);發彩(指開花)
12.送出;交付。與“”相對;發出。
send out; deliver;
發五十金。 —— 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發電報
13.因得到大量財富而興旺 。
get rich; make a fortune;
暴發(突然發財得勢)
14.發酵,膨脹 。
(of foodstuffs)rise or expand when fermented or soaked;
面發了;發一發乾菜
15.賣出 。
sell;
發兌(批發;賣出);發脫(賣出;打發;除去)
16.繁育;生長 。
sprout; grow;
發孚(發芽);發鮮(發芽);發榮滋長(草木繁茂的萌發生長)
17.施行;開始 。
carry out; start;
發頭(開始;起頭);發講(開始講解);發始(開始);發嚴(開始嚴陣待命)
18.闡發 。
elucidate;
發微(闡發微妙之處);發義(闡發義理);發題(闡發題意);發蘊(闡發奧祕之情)
19.顯現;顯露。
appear; show; become visible;
徵於色,發於聲,而後喻。 —— 《孟子·告子下》悽悽切切,呼號奮發。 —— 宋· 歐陽修《秋聲賦》
髮色(呈現色彩);發迷(顯現迷惘的神情);發夢(顯現夢境)
20.表現 。
show; display;
發華(表現出文彩);發威(顯示威風);發藻(顯示文采)
21.散發;發給 。
distribute; issue;
發越(散發,播散);發輝(散發光輝)
22.舉事;發難 。
rise in revolt;
發謫(舉發;譴責);發釁(挑起爭端);發舉(興起,舉事)
23.倡始;提出 。
propose; sponsor;
發端
24.啓發;開導 。
enlighten;
發悟(啓發使領悟);發機(啓發機杼。多指詩文的構思和佈局)
25.提拔;舉薦 。
promote; recommend;
發睏(舉薦處於困境的人);發薦(發跡,被薦舉)
26.傳揚;張揚 。
spread;
發聞(傳播;顯揚;傳揚名聲);發德(使道德顯揚)
27.揭露;暴露。
expose; lay bare;
發奸(揭發壞人壞事);發潛(揭發潛伏的壞人壞事);發舉(揭發,檢舉)
28.點燃;燃燒起來。
ignite; fire;
同時發火。 —— 《資治通鑑》
發爨(燒火做飯);發薪(點燃柴草)
29.疾病發作 。
attack; break out;
發脾寒(患瘧疾病);發痧(患中暑或霍亂等急性病)
30.製作;擬定 。
make; elaborate;
發天葩(比喻製作新奇的文章)
31.歌唱;表演;演奏 。
sing; play;
發調(發出曲調);發猛(高亢清揚的樂聲);發樑(歌聲繞梁不絕)
32.感到 。
feel; have a feeling;
發虛(餓得發慌);發軟;發暈
33.行動 。
act;
發止(行止;進退);發喬(做出滑稽可笑的動作)
34.發源;發端 。
rise; originate;
發軫(比喻事物的起始、開端);發歲(一年起始)
35.發性,使性子 。
get angry; lose one's temper;
發業(發怒;作孽);發村(撒野;發脾氣);發野(撒野;蠻不講理)
36.流露感情 。
reveal; betray;
發中(發自內心)
37.通“撥( bō )”。除去;錯亂。
cast away; clean; mix up;
居幹之道,菑慄不迤,則弓不發。 —— 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毋逝我樑,毋發我笱。 —— 《詩·邶風·穀風》
38.通“”。效法,遵守。
follow the example of; imitate; go by;
法者不可不恆也,存亡治亂所從出,聖君所以爲天下大儀也,君臣上下貴賤皆發焉。 —— 《管子·任法》
量词
1.在小武器打靶比賽中每個射手規定的發射次數 。
string;
一次20發
2.計算子彈、炮彈的單位。
一發炮彈。
3.另見 fà;fèi。

2fèiㄈㄟˋ

详细解释

1.通“”。崩壞;停止。
collopse; stop;
天無以清,將恐裂;地無以寧,將恐發。 —— 《老子》君夜發不可以朝。 —— 《晏子春秋》景公飲酒,酲,三日而後發。
發藥(停止用藥)
2.另見 fā;fà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癶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87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784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740頁,第10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方伐切,音髮。說文》:䠶發也。詩・召南》:壹發五豝。【傳】發,矢也。前漢・匈奴傳》:矢四發。【註】射禮三而止,每射四矢,故以十二矢爲一發。師古曰:發,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起也。孟子》:舜發於𤱶畝之中。

又,舒也、揚也。易・乾卦》:六爻發揮。【疏】發,越也。又,〈坤卦〉:發於事業。【疏】宣發也。左傳・桓元年》:聲名以發之。【註】發揚此德也。

又,《博雅》:開也。書・武成》:發鉅橋之粟。【疏】謂開出也。詩・小雅》:明發不寐。【註】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進也、行也。博雅》:去也。詩・齊風》:履我發兮。【疏】行必發足而去,故以發爲行也。禮・玉藻》:疾趨則欲發,而手足無移。【註】謂起屨也。

又,《釋名》:撥也。撥使開也。禮・王制》:有發,則命大司徒,教士以軍甲。【疏】謂有軍旅以發士卒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明也。論語》:亦足以發。【註】謂發明大體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舉也。增韻》:興也。前漢・王吉傳》:愼毋有所發。【註】謂興舉眾事也。

又,亂也。詩・邶風》:毋發我笱。

又,伐也。詩・周頌》:駿發爾私。【疏】以耜擊伐其私田,使之發起也。

又,遣也。禮・檀弓》:晉獻文子成室,晉大夫發焉。【註】發禮往賀也。

又,見也。禮・禮器》:君子樂其發也。【註】樂多其外見也。

又,動也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地無以寧,將恐發。

又,洩也。楚辭・大招》:春氣奮發。又,《曆法》:春夏曰發,秋冬曰斂。

又,發發,疾貌。詩・小雅》:飄風發發。【箋】寒且疾也。

又,《詩傳》:長發,大禘也。【疏】大禘之樂歌也。唐書・禮樂志》:懿祖曰:長發之舞。

又,昏禮曰發齊。荀子・禮論》:大昏之未發齊也。【註】謂未有威儀節文。象太古時也。史記・禮書》作廢齊。

又,《玉篇》:發,駕車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發、稅,舍車也。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,宋趙陳魏之閒謂之稅。【註】舍宜音寫,今通發,寫也。稅猶脫也。

又,《後漢・五行志》:東方神鳥曰發明。博雅》:鳳皇晨鳴曰發明。

又,汲冢《周書》:發人鹿鹿者,若鹿迅走。【註】發,東夷也。

又,淸發,水名。見《左傳》。

又,縣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餘發縣,屬九眞郡。發干縣,屬東郡。

又,姓。史記・封禪書》:游水發根。【註】游水,縣名。發根,人姓名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北末切,音撥。詩・衞風》:鱣鮪發發。【傳】盛貌。馬融曰:魚尾著網發發然。韓詩》作鱍。說文》作鮁。

又,叶方吠切,音廢。詩・豳風》:一之日觱發。【傳】風寒也,叶下烈烈,音例。

又,叶非律切,廢入聲。揚雄〈長楊賦〉:紛紜沸渭,雲合電發;猋騰波流,機駭蠭軼。軼音亦。一說本賦發軼,與上文爰整其旅,乃命驃衞,衞字爲韻。發,音費。軼,音替。古霽寘二韻通,非發讀廢入聲,與軼音亦叶也。

卷目:考證・午集中 部首:癶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463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9頁,第36

《左傳・桓元年》聲名以發之。

謹照原文元年改二年。

《禮・王制》有發,則命大司徒,教士以軍甲。

謹照原文軍甲改車甲。

注解

〔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癶部

〔發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癹、弓

〔發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本义是放箭。

〔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ā] ⑴ 交付,送出⑵ 放,射⑶ 表达,阐述⑷ 散开,分散⑸ 开展,张大,扩大⑹ 打开,揭露⑺ 产生,出现⑻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⑼ 显现,显出⑽ 开始动作⑾ 引起,开启⑿ 公布,宣布⒀ 量词,用于枪弹、炮弹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方伐切頁碼428頁,第18

異體𤼲

發䠶發也。从弓癹聲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初字从弓,以小點表示發射時弓弦撥後不斷顫動之形,隸定作『𢎥』;其後或又加『攴』、加『又』,『𢎥』形則或省為『弓』形。春秋以後或加『癶』聲,楚系文字从弓、癹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方伐切頁碼1021頁,第3行,第1

發射發也。從弓癹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方伐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564頁,第2許惟賢1114頁,第2

發䠶發也。

段注詩曰:壹發五豝。引申爲凡作起之偁。

从弓。癹聲。

段注方伐切。十五部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字形從弓、從攴。「弓」表示弓箭、射箭;「攴」為手持拄杖,與手有關。二者相合,正像以手拉弓射箭之形。金文或加「?(癶)」聲作「」,或改攴為矢作「」。戰國楚系文字仍為從弓、從攴、?聲,而秦系文字則改攴為殳,成為從弓、癹聲的結構,為篆文、隸書及楷書等字形之所本。「?」為二足相背不順,「癹」為用兩腳踏除雜草,二者於此皆作為不示義的聲符。在六書中,甲骨文字形屬於異文會意,金文至楷書字形則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发」。

發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48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1086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811頁
4說文校箋第566頁,第12字
5說文考正第509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1878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3155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31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713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38頁,第5字
11標注說文第543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447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2526頁【補遺】第17888頁
14通訓定聲第2717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1115頁【崇文】第4457頁
16說文句讀第1850頁
17說文新證第880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08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188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