燼字详情

jìnㄐㄧㄣˋ

火部

18画

14

18画 (燼)

左右结构

FLMT

UOUL

95812

U 71FC

OVHL

点、撇、撇、点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竖、横折、竖、竖、横

燼字概述

〔燼〕字拼音是(jìn),部首是火部,总笔画是18画

〔燼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火、盡”。

〔燼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火,盡聲。本义是物體燃燒後的剩餘。

〔燼〕字仓颉码是FLMT,五笔是OVHL,四角号码是95812,郑码是UOUL

〔燼〕字的UNICODE是U+71F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180,UTF-32:000071FC,UTF-8:E7 87 BC。

〔燼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jìnㄐㄧㄣˋ

基本解释

物體燃燒後剩下的東西,灰燼。《水經注•江水》:“有一火燼,插在崖間,望見可長數尺。”
指燈花,燭花。《玉篇•火部》:“㶳,灺也。燼,同㶳。”《廣韻•震韻》:“燼,燭餘。”
殘餘。也指遺民。《小爾雅•廣詁》:“燼,餘也。”
燒毀;化作灰燼。宋王溥《唐會要》卷八十五:“永徽五年十二月四日夜,司勳大火,甲歷並燼矣。”
薪柴。《玉篇•火部》:“㶳,薪也。燼,同㶳。”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形聲。从火,盡聲。本義:物體燃燒後的剩餘。
2.同本義。
cinder;
請收合餘燼。 —— 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燭燼夜有數升。 —— 《北史·呂思禮傳》
灰燼;餘燼;燼灰(灰燼);燼骨(骨灰)
3.殘餘、剩餘或殘跡。
remnant;
民靡有黎,具禍以燼。 —— 《詩·大雅·桑柔》
燒燬;化成灰燼 。
burn;
燼燃(焚燒);燼滅(燒燬,滅絕);燼萌(火的餘燼和草的萌芽。比喻禍根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中 部首: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636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685頁,第31

標點整理本: 第636頁,第14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徐刃切,音賮。玉篇》同。詳字註。左傳・襄四年》:收二國之燼。【註】燼,遺民。〈吳語〉:安受其燼。【註】燼,餘也。

又,叶咨辛切,音津。詩・大雅》:民靡有黎,具禍以燼;於乎有哀,國步斯頻。【傳】災餘曰燼。

注解

〔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

〔燼〕字拼音是jì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盡

〔燼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火,盡聲。本义是物體燃燒後的剩餘。

〔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ìn] ⑴ 物體燃燒後剩下的東西,灰燼。《水經注•江水》:“有一火燼,插在崖間,望見可長數尺。”⑵ 指燈花,燭花。《玉篇•火部》:“㶳,灺也。燼,同㶳。”《廣韻•震韻》:“燼,燭餘。”⑶ 殘餘。也指遺民。《小爾雅•廣詁》:“燼,餘也。”⑷ 燒毀;化作灰燼。宋王溥《唐會要》卷八十五:“永徽五年十二月四日夜,司勳大火,甲歷並燼矣。”⑸ 薪柴。《玉篇•火部》:“㶳,薪也。燼,同㶳。”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上反切徐刃切頁碼336頁,第14

異體

㶳火餘也。从火聿聲。一曰薪也。

鉉注臣鉉等曰:聿非聲,疑从聿省。今俗別作燼,非是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各本作火餘也,今依唐初玄應本:火之餘木曰㶳,死火之㶳曰灰。引伸為凡餘之偁。……俗作燼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九反切夕晉反頁碼821頁,第5行,第2

㶳火餘也。從火聿聲。一曰薪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盡字從此,今俗作燼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上反切徐吝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933頁,第2許惟賢845頁,第3

㶳火之餘木也。

段注各本作火餘也。今依唐初玄應本。火之餘木曰㶳。死火之㶳曰灰。引伸爲凡餘之偁。《左傳》。收合餘燼。《大雅》箋。災餘曰燼。《方言》。藎,餘也。周鄭之閒曰藎。或曰孑。藎者,叚借字也。

从火。聿聲。

段注臣鉉等曰:聿非聲。疑从𦘔省。徐吝切。十二部。俗作燼。

一曰薪也。

段注《方言》。自關而東秦晉之閒燒薪不盡曰藎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今作燼。盡从火,又加火,不通,當作㶳。

㶳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62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837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637頁
4說文校箋第430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399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1443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2465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4930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124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62頁,第31字
11標注說文第416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3446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9942頁【補遺】第17512頁
14通訓定聲第3316頁,第3字
15通訓定聲第265頁,第1字
16說文義證第862頁【崇文】第3445頁
17說文句讀第1385頁
18章授筆記第414頁,第2字
19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688頁,第3字
20古字釋要第949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