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字概述
〔沒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méi、mò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沒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𠬛”。
〔沒〕字造字法是會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。本义是沉沒水中。
〔沒〕字仓颉码是ENE,五笔是IQCY,四角号码是37147,郑码是VYXS。
〔沒〕字的UNICODE是U+6C9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794,UTF-32:00006C92,UTF-8:E6 B2 92。
〔沒〕字异体字是没、𣇶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460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11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58頁,第1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莫勃切,音歿。《說文》:沈也。
义又,盡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曷其沒矣。【傳】沒,盡也。【疏】言不可盡服也。
义又,過也。《禮・坊記》:君子不以美沒禮。【疏】沒,過也 —— 不可以財物豐多,華美其事,沒過於禮。
义又,貪也。〈晉語〉:不沒爲後。
义又,乾沒。《史記・酷吏傳》:張湯始爲小吏乾沒。【註】如淳曰:得利爲乾,失利爲沒。《正義》曰:乾沒,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。又曰:陽浮慕爲乾,心內不合爲沒。
义又,水名。《山海經》「太山東南流,注于沒水」,《水經注》作役水。
义又,孫𥠇《雞林類事》:高麗方言謂水曰沒,井曰烏沒;熟水曰泥根沒,冷水曰時根沒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莫佩切,音妹 —— 亦沈也。
音又,母果切,音麼 —— 不知而問曰拾沒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明祕切,音寐。曹植〈七啓〉:翔爾鴻翥,濈然鳧沒;縱輕體以迅赴,景追形而不逮。逮音遞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𣴬。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愛日堂藏本: 第356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4頁,第20字
《山海經》太山東南流,注於沒水。
謹照原文太山改太水。
注解
〔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沒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méi、m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𠬛。
〔沒〕字造字法是會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。本义是沉沒水中。
〔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undefined] ⑴ 同“没”。《篇海類編•地理類•水部》:“沒,俗作没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莫勃切頁碼第371頁,第15字續丁孫
𣴬
異體𣳚、沒、没
沈也。从水从𠬸。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从水,从𠬸,會意,𠬸亦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謀骨反頁碼第909頁,第1行,第3字述
沈也。從水𠬸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𠬸音沒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莫勃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225頁,第4字許惟賢第968頁,第7字
湛也。
段注湛各本作沈。淺人以今字改之也。今正。𣳚者全入於水。故引伸之義訓盡。《小雅》。曷其𣳚矣。傳云:𣳚,盡也。《論語》𣳚階。孔安國曰:𣳚,盡也。凡貪𣳚,乾𣳚皆沈溺之引伸。
从水。𠬸聲。
段注莫勃切。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一切湛於水也,引申為盡。
湛也。湛下則盡,故訓盡。湛下則不見,故訓乾没。
白话解释
没,下沉。字形采用“水、”会义。
字形解说
金文,形構從水、?(?)省聲(古文字學者頗有異說:或釋作㲻「讀為溺」,或釋作汋)。戰國文字、篆文作從水、?(?)聲。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?聲,表示音讀。隸變作
、
,楷定作沒,規範字作「没」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沒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34頁,第1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38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0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84頁,第6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43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620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749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495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368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92頁,第2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68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921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034頁【補遺】第17675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513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73頁【崇文】第388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84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60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70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32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