毠字概述
〔毠〕字拼音是(jiā),部首是毛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毠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加、毛”。
〔毠〕字仓颉码是KRHQU,五笔是LKTN86,EKEB98,四角号码是46714,郑码是YMJM。
〔毠〕字的UNICODE是U+6BE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616,UTF-32:00006BE0,UTF-8:E6 AF A0。
〔毠〕字异体字是袈、𣭋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下 部首:毛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416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92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42頁,第10字
音《集韻》:居牙切,音嘉 —— 與𧛣同。毛衣謂之𧛣裟。或作毠,亦作袈。《西域記》:僧祗支,正云僧迦鵄,此云覆腋衣。竺道祖云:魏時請僧於內,作此衣,因綴於左邊祗支上,今號兩袖曰偏衫,七條曰鬱多羅僧,用三種壞色,靑,黑,木蘭。靑謂銅,靑黑謂雜泥,木蘭卽樹皮色。應法師舊作𣮫㲚,葛洪攺袈裟。具云迦羅紗曳,此云不正色。〇【按】諸說𣮫㲚卽袈裟也。古織毛爲之,故从毛;後用布,故从衣。
注解
〔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毛部。
〔毠〕字拼音是jiā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加、毛。
〔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ā] ⑴ 古同“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