殁字详情

ㄇㄛˋ
二级汉字通用字

歹部

8画

4

8画 (歾)8画 (歿)8画 (沒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MNHNE

ARQX

17247

2985

7366

U 6B81

歿

GQMC 86 、 GQWC 98

横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点、撇、横折折/横折弯、横撇/横钩、捺

殁字概述

〔殁〕字拼音是(mò),部首是歹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殁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歹、殳”,五行属水。

〔殁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歺( è ),( mò )声。歺残骨,与死亡有关。本义是死。

〔殁〕字仓颉码是MNHNE,五笔是GQMC86,GQWC98,四角号码是17247,郑码是ARQX,中文电码是2985,区位码是7366

〔殁〕字的UNICODE是U+6B8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521,UTF-32:00006B81,UTF-8:E6 AE 81。

〔殁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3891

〔殁〕字的近义词是卒、殁、没,反义词是,异体字是歿𣧒𣨏

汉字解释

歿
ㄇㄛˋ

基本解释

死(亦作“”)病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形声。从歺( è ),( mò )声。歺残骨,与死亡有关。本义:死。
2.同本义。
die;
殁,终也。 —— 《广雅·释诂四》伯乐既殁兮。 —— 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管仲殁矣。 —— 《国语·晋语四》少者殁而长者存。 —— 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
既殁(既已死亡);殁世(终生;终其一生;去世);殁命(舍命,拚死);殁齿(没齿,终生)
3.通“”。自杀 。
suicide;
殁身(杀身;终生)
4.消灭。
eliminate; die out; perish;
道逢匈奴骑兵,皆为所殁。 —— 《后汉书》
5.通“”。隐没;沦没。
disappear gradually; sink; fall;
神女殁幽境,汤池流大川。 —— 唐· 李白《安州应城玉女汤作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下 部首: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384頁,第19

同文書局本: 第579頁,第15

標點整理本: 第528頁,第18

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莫勃切,音沒。說文》:終也。左傳・僖二十二年》:叔詹曰:楚王其不歾乎,爲禮而卒於無別,將何以歾〔「爲禮而卒於無別」下脫「無別不可謂禮」六字〕【註】不歾,言不以壽終也。

又,呼骨切,音忽 —— 盡也。揚子《𤣥》:詘其節,執其術,共所歾。【註】術,道也;歾,盡也 —— 節于道,歾身而已。歾,音忽。〇【按】諸韻書無忽音,今補入。

又,《集韻》:武粉切,音吻 —— 與刎同,斷也。

玉篇》:古文沒字。

注解

〔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歹部

〔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mò、wě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歹、勿

〔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ò] ⑴ 同“殁”,死亡:“诎其节,执其术,共所~。” [wěn] ⑴ 通“刎”,割脖子:“辟之是犹欲寿而~颈也。”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下 部首: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385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579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528頁,第19

同上(同「歾」)。玉篇》:古文沒字。

又,殟歿,舒緩貌。傅毅〈舞賦〉:超𧼯鳥集,縱弛殟歿。

注解

〔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歹部

〔歿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歹、𠬛

〔歿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歺( è ),( mò )聲。歺殘骨,與死亡有關。本义是死。

〔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ò] ⑴ 同“殁”。《玉篇•歹部》:“歿,死也,落也,盡也。”按:《類篇•歹部》作“殁”。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460頁,第11

同文書局本: 第611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558頁,第15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莫勃切,音歿。說文》:沈也。

又,盡也。詩・小雅》:曷其沒矣。【傳】沒,盡也。【疏】言不可盡服也。

又,過也。禮・坊記》:君子不以美沒禮。【疏】沒,過也 —— 不可以財物豐多,華美其事,沒過於禮。

又,貪也。〈晉語〉:不沒爲後。

又,乾沒。史記・酷吏傳》:張湯始爲小吏乾沒。【註】如淳曰:得利爲乾,失利爲沒。正義》曰:乾沒,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。又曰:陽浮慕爲乾,心內不合爲沒。

又,水名。山海經》「太山東南流,注于沒水」,《水經注》作役水。

又,孫𥠇雞林類事》:高麗方言謂水曰沒,井曰烏沒;熟水曰泥根沒,冷水曰時根沒。

又,《集韻》:莫佩切,音妹 —— 亦沈也。

又,母果切,音麼 —— 不知而問曰拾沒。

又,《韻補》叶明祕切,音寐。曹植〈七啓〉:翔爾鴻翥,濈然鳧沒;縱輕體以迅赴,景追形而不逮。逮音遞。

說文》本作𣴬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356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4頁,第20

《山海經》太山東南流,注於沒水。

謹照原文太山改太水。

注解

〔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沒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méi、m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𠬛

〔沒〕字造字法是會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。本义是沉沒水中。

〔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undefined] ⑴ 同“没”。《篇海類編•地理類•水部》:“沒,俗作没。”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莫勃切頁碼126頁,第22

歾終也。从𣦵勿聲。

𣨏

異體𣨨、歿、殁

𣨏歾或从𠬸

附注段玉裁注:「『歿死』字當作此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模骨反頁碼327頁,第3行,第2

𣨏終也。從歺勿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327頁,第4行,第1

歾或從𠬸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莫勃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644頁,第2許惟賢288頁,第3

𣨏終也。

段注《白起王翦列傳》曰:偷合取容。以至歾身。徐廣云:歾音𣳚。按今歾譌圽。《集韵》傅會之云:圽,埋也。

𣦵。勿聲。

段注莫勃切。十五部。

𣨏,歾或从𠬸

段注𣨏死字當作此。入水有所取曰𠬸。湛於水曰𣳚。內頭水中曰𩓔。此許之分別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没當作歾。

今作没、殁,正當作歾。《漢書》「物故」即「歾故」。吳人偁物尚作歾音,可見古音同。

終也。今借用没。

歾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50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334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261頁
4說文校箋第166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158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561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967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228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81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00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162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1254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4382頁【補遺】第16657頁
14通訓定聲第249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332頁【崇文】第1325頁
16說文句讀第486頁
17章授筆記第172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377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419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