櫡字详情

𭗱

zhuóㄓㄨㄛˊzhùㄓㄨˋ

木部

18画

15

19画 (櫡)

左右结构

DHJA

FMBM

48964

U 6AE1

STFJ

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横、竖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

櫡字概述

〔櫡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huó、zhù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18画

〔櫡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箸”。

〔櫡〕字仓颉码是DHJA,五笔是STFJ,四角号码是48964,郑码是FMBM

〔櫡〕字的UNICODE是U+6AE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361,UTF-32:00006AE1,UTF-8:E6 AB A1。

〔櫡〕字异体字是𣃈𣃑𥗁𨮿

汉字解释

1zhuóㄓㄨㄛˊ

基本解释

大斧、锄头之类的工具。

2zhùㄓㄨˋ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”,筷子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335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561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507頁,第24

廣韻》:張略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陟略切,𡘋音灼。說文》:斫謂之櫡。

又,《博雅》:櫡謂之钁。

又,《唐韻》:直慮切 —— 同「箸」,飯敧也。漢書》作箸,《史記・絳侯世家》「景帝召亞夫,食不置櫡」、《淮南子・齊俗訓》作櫡 —— 糟丘生乎象櫡。

注解

〔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櫡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uó、zh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箸

〔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uó] ⑴ 大斧、锄头之类的工具。 [zhù] ⑴ 古同“箸”,筷子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張略切頁碼189頁,第13

櫡斫謂之櫡。从木箸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竹勺反頁碼477頁,第4行,第1

櫡斫謂之櫡。從木箸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張略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036頁,第1許惟賢456頁,第3

櫡斫謂之櫡。

段注見《釋器》。櫡一作鐯。俗字也。凡斫木之斤,斫地之欘皆謂之櫡。櫡之言箸也。箸直略反。郭云:钁也。《金部》云:钁,大鉏也。

從木。

段注欘櫡皆重柄。故字皆從木。

箸聲。

段注張略切。五部。

櫡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73頁,第9字
2陳昌治本第483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374頁
4說文校箋第240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233頁,第15字
6說文今釋第826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450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149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215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47頁,第26字
11標注說文第238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191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058頁【補遺】第16897頁
14通訓定聲第1753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499頁【崇文】第1993頁
16說文句讀第755頁
17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902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582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