椹字详情
椹
椹字概述
〔椹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hēn、shèn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椹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甚”,五行属木。
〔椹〕字仓颉码是DTMV,五笔是SADN86,SDWN98,四角号码是44918,郑码是FEZ,中文电码是2795,区位码是7309。
〔椹〕字的UNICODE是U+693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937,UTF-32:00006939,UTF-8:E6 A4 B9。
〔椹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三级字表中,序号7492。
〔椹〕字异体字是㪛、枮、砧、葚、鍖、𢾤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83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37頁,第3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83頁,第2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知林切;《正韻》:諸深切,𡘋音砧。《玉篇》:鐵椹,斫木櫍也。或作枮,亦作㪛。《周禮・夏官・司弓矢》:王弓弧弓,以授射甲革椹質者。【註】樹椹以爲射正,試弓習武也。
义又,戮人用椹質。《戰國策》:范雎曰㊟〔范雎即范睢〕:臣之胷,不足以當椹質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食荏切,音葚。《說文》作葚,《毛詩》作黮,通作椹,桑實也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桑㸤有葚,梔㊟〔「㸤」字,《爾雅・釋木》字作「辨」〕。【註】桑子曰葚,半有葚、半無葚爲梔。《魏略》:楊沛爲新鄭長,積乾椹以禦饑。
义又,張華《博物志》:江南諸山大樹斷倒者,經春夏生菌,謂之椹。
义又,《本草》:戴椹,黃蓍別名。
义《文字指歸》:俗用爲桑椹字。《同文備考》:此當爲桑椹字,椹質借用,二說未知孰是。
注解
〔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椹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ēn、shè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甚。
〔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ēn] ⑴ 〔~质〕a.古代斩人时垫在下面的木板;b.射箭用的靶子⑵ 捶砸或切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物㈡ [shèn] ⑴ 同“葚”,桑树的果实。⑵ 断倒的树干上长出的菌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常衽切頁碼第24頁,第11字續丁孫
葚
桑實也。从艸甚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食荏反頁碼第89頁,第6行,第1字述
桑實也。從艸甚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常衽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44頁,第4字許惟賢第63頁,第1字
桑實也。
段注見詩。
从艸。甚聲。
段注常衽切。七部。
葚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5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74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3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2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7頁,第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96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82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55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48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8頁,第2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1頁,第1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73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693頁【補遺】第1623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42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81頁【崇文】第32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94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465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78頁,第1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