摭字详情
摭
摭字概述
〔摭〕字拼音是(zhí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14画。
〔摭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庶”,五行属金。
〔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庶声。字又作“拓”,从手,石声。本义是有选择的拾取。
〔摭〕字仓颉码是QITF,五笔是RYAO86,ROAO98,四角号码是50037,郑码是DTEU,中文电码是2303,区位码是6293。
〔摭〕字的UNICODE是U+646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709,UTF-32:0000646D,UTF-8:E6 91 AD。
〔摭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5638。
〔摭〕字异体字是拓、摕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76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51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98頁,第17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之石切 —— 拓字重文。《說文》:拓或从庶。揚子《方言》:取也,陳宋之閒曰摭。《禮・禮器》:有順而摭也。【疏】猶拾取也。《儀禮・有司徹》:乃摭于魚腊俎。【註】今文摭爲揲。《前漢・司馬遷傳贊》:至於采經摭傳,分散數家之事,甚多疏略。
音又,施隻切,音釋 —— 亦與拓同。𡘋見拓字註。
音又,職略切,音灼 —— 義同。
义本作[⿰扌⿸广⿱龷火]。
注解
〔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摭〕字拼音是zh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庶。
〔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庶声。字又作“拓”,从手,石声。本义是有选择的拾取。
〔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í] ⑴ 拾取,摘取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之石切頁碼第405頁,第12字續丁孫
拓
拾也。陳、宋語。从手石聲。
摭
拓或从庶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从或體作摭……拓字經典不見。子、史多以『拓』為『開拓』之『拓』;又『拓落』亦作此:蓋截分為二字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貞石反頁碼第972頁,第6行,第1字述
拾也,陳宋語也。從手石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72頁,第6行,第2字述
拓或從庻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之石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417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51頁,第1字
拾也。
段注《有司》徹篇。乃摭于魚腊俎。俎釋三个。其餘皆取之。摘下云:拓果樹實也。《儀禮》摭古文作摕。此實非一字。因雙聲而異。
陳宋語。
段注《方言》。摭,取也。陳宋之閒曰摭。
从手。石聲。
段注之石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拓或从庶。
段注石聲庶聲皆古音五部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從手、石聲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同。字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石」為聲符,應該有兼義功能。依《說文》,「石」字本義為「山石也」,與「拓」字的意義關係比較複雜,以下分別說明。「拓」字有四個義項,其一為「拾也」,此義與「石」似無關,不兼義。其二為「丟擲」,此義與「石」有關,初民丟擲最容易的工具就是石頭,因此從「石」聲應該有兼義功能。其三為「開展、開墾」,開墾往往要去除土中的石頭,因此也可能有兼義功能。其四為「拓碑」,最早的「拓」是從石碑上把字摹下來(銅器、甲骨等的摹拓是較晚才出現的),因此也有兼義的功能。除了第一義外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拓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00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23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6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33頁,第2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80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66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83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97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65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8頁,第3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11頁,第1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37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889頁【補遺】第1781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62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57頁【崇文】第422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41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8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121頁,第10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