扻字概述
〔扻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hì、sǔn、kǎn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扻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欠”。
〔扻〕字仓颉码是QNO,五笔是RQWY,四角号码是57082,郑码是DRO。
〔扻〕字的UNICODE是U+627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211,UTF-32:0000627B,UTF-8:E6 89 BB。
〔扻〕字异体字是損、櫛、竷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05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19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66頁,第9字
音《集韻》:側吏切,音胾 —— 治髮也。《莊子・庚桑楚》:𥳑髮而扻,數米而炊。
音又,子結切,音節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側瑟切 —— 與櫛同。
义又,《集韻》:損,古作扻。註詳十畫。
音又,苦感切,音坎 —— 擊也。
注解
〔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扻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ì、sǔn、k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欠。
〔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ì] ⑴ 古同“栉”。㈡ [sǔn] ⑴ 古同“损”,减少。㈢ [kǎn] ⑴ 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