懔字详情

lǐnㄌㄧㄣˇ
三级汉字

忄部

16画

13

17画 (懍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PYWF

USJB

90091

6733

U 61D4

NYLI

点、点、竖、点、横、竖、横折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横、竖钩、撇、点

懔字概述

〔懔〕字拼音是(lǐn),部首是忄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懔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忄、禀”,五行属火。

〔懔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禀( bǐng )声。本义是危惧,恐惧。

〔懔〕字仓颉码是PYWF,五笔是NYLI,四角号码是90091,郑码是USJB,区位码是6733

〔懔〕字的UNICODE是U+61D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044,UTF-32:000061D4,UTF-8:E6 87 94。

〔懔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三级字表中,序号7911

〔懔〕字异体字是𢤭

汉字解释

lǐnㄌㄧㄣˇ

基本解释

畏惧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形声。从心,禀( bǐng )声。本义:危惧,恐惧。
2.同本义。
worry and fear; be afraid of;
懔懔焉若恃腐索之扞馬。 —— 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。注:“戒惧之貌。”心懔懔以怀霜。 —— 陆机《文赋》。注:“危惧貌。”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。 —— 《书·五子之歌》
懔然(危惧的样子;戒惧的样子);懔厉(惶恐);懔忧(忧惧);懔懔(危惧的样子;戒惧的样子)
3.严肃;令人敬畏。
serious; venerable;
懔,敬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,懔懔恒如有生气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
懔惧(畏惧);懔畏(畏惧)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968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406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351頁,第9

廣韻》:力稔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力錦切,𡘋音廩。集韻》:懼貌。廣韻》:敬也。又,畏也。書・泰誓》:百姓懍懍。前漢・食貨志》:直爲此懍懍。【註】危也。

又,通作稟。前漢・賈誼傳》:直爲此稟稟。又,《集韻》或作伈,又通作㐭𥠌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盧感切,音壈 —— 坎懍,困極也。或作廩。前漢・揚雄・甘泉賦》:下隂潛以慘廩。【註】亦寒涼之意。廩讀如本字,又魯感反。又,寒添貌。

又,《集韻》:巨禁切,音𤘡 —— 心怯也。

俗作𢤭,非。

注解

〔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懍〕字拼音是lǐ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稟

〔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ǐn] ⑴ 同“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