悶字详情

mènㄇㄣˋmēnㄇㄣ

門部

12画

9

12画 (𢛀)

半包围结构

ANP

XDWZ

77331

U 60B6

UNI

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点、斜钩、点、点

悶字概述

〔悶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mèn、mēn),部首是門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悶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門、心”。

〔悶〕字仓颉码是ANP,五笔是UNI,四角号码是77331,郑码是XDWZ

〔悶〕字的UNICODE是U+60B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758,UTF-32:000060B6,UTF-8:E6 82 B6。

〔悶〕字异体字是𢛀𢛩𨴽

汉字解释

mēnㄇㄣ

基本解释

均见“”。

越南字释义

读音muốn 期待,希望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𢛀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930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389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333頁,第19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莫困切,音懣。說文》:懣也。易・乾卦》:遯世無𢛀

又,《集韻》:莫奔切,音門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其政𢛀𢛀,其民淳淳。戰國策》:瘨而殫𢛀,旄不知人。或作惛,亦作[⿰忄⿰⿸󰎀󰒦𠃍匚]。〇【按】古韻文、元通,古人能調五言,自然叶韻。向來學者鮮知古韻,惟吳棫《韻補》稍能推求,故朱子本之,雖未必盡合,亦思過半矣。字彙》引《韻補》不無小泥,而《正字通》駁之太過。若此處𢛀字原有平聲,而《字彙》叶明字爲誤耳。

注解

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莫困切頁碼355頁,第29

異體𢛀𢛩、㥃

悶懣也。从心門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免困反頁碼863頁,第4行,第1

悶懣也。從心門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莫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046頁,第3許惟賢894頁,第10

悶懣也。从心。門聲。

段注莫困切。十三部。

白话解释

闷,心懑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门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從戰國文字、篆文到隸書、楷書,形構都是從心、門聲;以心表示與心境相關;門聲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楷定作悶,規範字作「闷」。

悶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02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889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675頁
4說文校箋第457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423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1531頁,第8字
7說文約注第2607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19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54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79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442頁,第17字
12說文注箋第3651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0481頁【補遺】第17591頁
14通訓定聲第3216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908頁【崇文】第3629頁
16說文句讀第1473頁
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1039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994頁,第9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