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字详情
局
局字概述
〔局〕字拼音是(jú),部首是尸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局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尸、𠃌、口”或“尸、句”,五行属木。
〔局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口,从尺。“尺”示规矩法度。口易出错,故以尺相拘束。本义是局促。
〔局〕字仓颉码是SSR,五笔是NNKD,四角号码是77227,郑码是XMYJ,中文电码是1444,区位码是3054。
〔局〕字的UNICODE是U+5C4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616,UTF-32:00005C40,UTF-8:E5 B1 80。
〔局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907,属常用字。
〔局〕字异体字是侷、跼、𡱈、𢩁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10頁,第1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00頁,第2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39頁,第21字
音《廣韻》:渠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衢六切,𡘋音跼。《說文》:促也。从口在尺下,復局之。一曰博,所以行棊 —— 博局外有垠堮周限可用,故謂人材爲幹局。《廣韻》:曹,局也。《禮・典禮》:左右有局。【註】軍之左右有部分,不相濫也。【又】各司其局。【註】軍行須監領也。
义又,拘也、促也、曲身也。屈原〈離騷〉:僕夫悲余馬懷兮,蜷局顧而不行。【註】曲促,回顧不前也。《史記・魏其傳》:今日廷論,乃局趣效轅下駒。
义又,鬈髮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予髮曲局。【註】局,卷貌。
义又,《增韻》:匣也。又,《唐文粹》:有負局生。
音又,叶居亦切。《詩・小雅》「謂天蓋高,不敢不局」,叶下蹐蜴。蹐音積。
注解
〔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尸部。
〔局〕字拼音是jú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尸、句、;、、口。
〔局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口,从尺。“尺”示规矩法度。口易出错,故以尺相拘束。本义是局促。
〔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ú] ⑴ 部分⑵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⑶ 某些商店的名称⑷ 棋盘⑸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⑹ 着棋的形势,喻事情的形势、情况⑺ 弯曲。⑻ 骗人的圈套⑼ 畏缩不安,狭隘,不舒展⑽ 人的器量⑾ 某些聚会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渠綠切頁碼第45頁,第13字續丁孫
局
促也。从口在尺下,復局之。一曰博,所以行棊。象形。
鉉注徐鍇曰:「人之無涯者唯口,故口在尺下則爲局。博局外有垠堮周限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瞿束反頁碼第136頁,第3行,第1字述
促也。從口在尺下,復局之。一曰博所以行棊。象形。
鍇注臣鍇曰:「人之無涯者唯口耳,故君子重無擇言,故口在尺下則爲局。又人言榦局取象於博局,外有垠堮周限可用,故謂人材爲榦局。口在尺下,則爲會意,象博局形廣異聞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渠錄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46頁,第5字許惟賢第109頁,第7字
促也。
段注以㬪韵爲訓。
从口在尺下復局之。
段注尺所以指厈規榘事也。口在尺下。三緘其口之意。
一曰博所㠯行棊。象形。
段注博當作簙。簙,局戲也。六箸十二棊。簙有局以行十二棊。局之字象其形。此別一義。渠錄切。三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《說文》「从口在尺下復局之」亦誤,「一曰博,所以行棊」,棊局紋似尺,故此字可云「从口尺聲,讀若屈。《爾雅•釋言》「局,分也」。《左傳》「離局」,後人「部曲」。局、曲音同,部位不亂也。後人設局作事亦部位意。
棋局乃𠤬𠥓(𠤬,方也),部曲(棋局方,與曲同)「離局」亦曲字之假借。从尺从口實从尺口聲。口(屋部),局(侯部)。局,古音讀曲,《詩》「謂天蓋高,不敢不局」,不曲也。
當以「一曰博所以行棊」之訓為本義(《說文》正義非),非象形字,乃从尺口聲(口在溪紐,局在羣紐,音甚近)。从尺者,尺,方格也,棋局方格似尺也。引申之《爾雅•釋言》「局,分也」。《左傳》之「離局,姦也。謂離部位也,又部曲正作部局,亦部位之義;後人設局理事,亦有部位意。再引申為局促,亦謂有部位、範圍也。
棊局之訓即其本義,从尺(方格也)口聲較妥。口在溪紐,局屬羣紐,音相近也。《爾雅》:「局,分也。」離局即離[部]位,部曲即部局,有 部位、範圍,故引申為局促。
白话解释
局,紧促。字形采用“口、尸”会义,表示“口”在“尸”下,反复压迫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“局”是博具,是用来行棋的棋盘。字形像棋盘的样子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秦簡。字從尸從句亦聲,屬亦聲字。示人句身,引申有侷促意。篆文形稍失,《說文》:「促也。」仍保持原意,但分析字形作「从口在尺下復局之」,則稍誤。另理解為「一曰博所以行棋,象形」,亦非字的原意。
局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4頁,第1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29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1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1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3頁,第1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87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47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860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92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頁,第2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60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70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272頁【補遺】第1632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496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35頁【崇文】第53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6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101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70頁,第7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147頁,第2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147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