孰字详情
孰
孰字概述
〔孰〕字拼音是(shú),部首是亠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孰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享、丸”,五行属金。
〔孰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。左上是“享”,左下是“羊”,表示食物是羊肉;右边是“丮”( jí ),表示手持。合起来表示手持熟食来吃。本义是熟,煮熟。
〔孰〕字仓颉码是YDKNI,五笔是YBVY,四角号码是05417,郑码是SJYQ,中文电码是1328,区位码是4275。
〔孰〕字的UNICODE是U+5B7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408,UTF-32:00005B70,UTF-8:E5 AD B0。
〔孰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4935。
〔孰〕字异体字是熟、𠅩、𩪿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子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62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80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17頁,第22字
音《唐韻》:殊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神六切,𡘋音淑。《說文》:食飪也。本作[⿰⿱亯芉丮],隸作孰,生之反也。《儀禮・特牲饋食》:祭祀自孰始。《禮・禮運》:腥其俎,孰其殽。
义又,歲稔也。《禮・樂記》:德盛而敎尊,五穀時孰。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大孰則上糴三而舍一,中孰則糴一,使民食足。互見火部熟字註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訓》:孰,誰也。《楚辭・天問》:圓則九重,孰營度之。《莊子・天運篇》:孰主張是,孰維綱是。《史記・藺相如傳》:公之視廉將軍,孰與秦王。
音又,《正韻》:何也。《論語》: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審也。漢武〈策賢良制〉:其孰之復之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生孰字本但作孰,後人加火,以別生熟之熟,而孰但爲誰孰字矣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上 部首:子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53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4頁,第8字
《儀禮・特牲饋食》祭祀自孰始。《禮・禮運》腥其俎,孰其殽。
謹按祭祀自孰始乃註文,非經文。次序當先經後註。謹据改爲禮禮運腥其俎,孰其殽。特牲饋食禮註,祭祀自孰始。
注解
〔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子部。
〔孰〕字拼音是sh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享、。
〔孰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。左上是“享”,左下是“羊”,表示食物是羊肉;右边是“丮”( jí ),表示手持。合起来表示手持熟食来吃。本义是熟,煮熟。
〔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ú] ⑴ 谁,哪个⑵ 什么⑶ 用在表示抉择的反问语句中,有比较的意思⑷ 古同“熟”,程度深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殊六切頁碼第88頁,第2字續丁孫
𦏧
異體𠅩、孰
食飪也。从丮𦎫聲。《易》曰:「孰飪。」
附注按:段玉裁改「从𠃨,𦎫聲」為「从𠃨、𦎫」,並注云:「各本衍聲字,非也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亯(後世作『享』)、从丮,會於亯(祭享建築)前有所進獻之意,後世加『火』旁作『熟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成育反頁碼第241頁,第4行,第2字述
食餁也。從𠃨𦎧聲。《易》曰:「孰餁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𦎧音純,孰也。從手,丮取是孰也。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殊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452頁,第2字許惟賢第203頁,第8字
食餁也。
段注餁,大孰也。可食之物大孰,則丮持食之。
从𠃨𦎧。
段注《亯部》曰:𦎧,孰也。此會意。各本衍聲字。非也。殊六切。三部。孰與誰雙聲。故一曰誰也。後人乃分別𤍨爲生𤍨,孰爲誰孰矣。曹憲曰:顧野王《玉篇》始有𤍨字。
易曰孰餁。
段注《鼎・彖傳》曰:以木巽火,亯餁也。許所據作孰餁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孰訓誰者,𤾊之假借字。
孰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74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45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9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19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12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400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687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60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584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71頁,第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19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882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407頁【補遺】第1650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171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43頁【崇文】第96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42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195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130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352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302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