噤字详情

jìnㄐㄧㄣˋ
二级汉字通用字

口部

16画

13

16画 (噤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RDDF

JFFB

64091

0891

6468

U 5664

KSSI

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、横、横、竖钩、撇、点

噤字概述

〔噤〕字拼音是(jìn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噤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禁”,五行属木。

〔噤〕字仓颉码是RDDF,五笔是KSSI,四角号码是64091,郑码是JFFB,中文电码是0891,区位码是6468

〔噤〕字的UNICODE是U+566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116,UTF-32:00005664,UTF-8:E5 99 A4。

〔噤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6089

〔噤〕字异体字是𦧈

汉字解释

jìnㄐㄧㄣˋ

基本解释

闭口不说话。~口。~声。~若寒蝉。
因寒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。~战。寒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闭口。
close one's mouth;
口禁,口闭也。从口,禁声。 —— 《说文》口噤闭而不言。 —— 《楚辞·思古》翅垂口噤心甚劳。 —— 杜甫《朱凤行》
噤声(闭口不言;不出声或小声);噤窄(闷在心里不说);噤口卷舌(缄默不言)
2.关闭;封闭。
close;
有噤门而莫启。 —— 潘岳《西征赋》
噤门(关门)
3.因寒冷而发生的哆嗦 。
shiver;
噤渗(瑟缩寒战);噤颐(微动其颊。细语);噤战(咬紧牙关打颤)
4.吃光喝完。
be used up;
你过来,这酒我吃不了,咱两个噤了这素子酒吧。 —— 《金瓶梅》

越南字释义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84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209頁,第30

標點整理本: 第138頁,第6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巨禁切,音凚。說文》:口閉也。从口,禁聲。史記・日者傳》:悵然噤口不能言。又,〈鼂錯傳〉:噤口不敢復言。潘岳〈汧督馬敦誄〉:若乃下吏之肆其噤害,則皆妒之徒也。【註】噤,害口不言,而心害之也。集韻》或作齽。

又,《韻會》或作𦧈。引韓愈〈同宿聮句〉巧舌千皆𦧈〇【按】𦧈,牛舌病也,與噤音同義別,《韻會》誤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渠飮切,音䫴 —— 義同。廣韻》:寒而口閉。

注解

〔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噤〕字拼音是jì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禁

〔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ìn] ⑴ 闭口不说话⑵ 因寒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巨禁切頁碼41頁,第20

噤口閉也。从口禁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極鴆反頁碼126頁,第2行,第1

噤口閉也。從口禁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巨禁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24頁,第3許惟賢99頁,第3

噤口閉也。

段注史《淮陰矦傳》。雖有舜禹之智。吟而不言。此假吟爲噤也。吟噤義相似。

从口。禁聲。

段注巨禁切。七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將死之際(?)不能言語,俗曰「噤口」,此即噤字之本義。

將死之際不能言語,俗曰噤噤,此即噤之本意。

噤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6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116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103頁
4說文校箋第54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47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164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307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767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52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1頁,第9字
11標注說文第53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422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2129頁
14通訓定聲第384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123頁【崇文】第489頁
16說文句讀第157頁
17章授筆記第64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22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26頁,第1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