唬字详情

ㄏㄨˇxiàㄒㄧㄚˋ
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

口部

11画

8

11画 (唬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RYPU RYPN

JIH

61017

0801

2703

U 552C

KHAM 86 、 KHWN 98

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横、竖弯钩、撇、横折弯钩/横斜钩

唬字概述

〔唬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hǔ、xià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唬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虎”,五行属水。

〔唬〕字仓颉码是RYPU RYPN,五笔是KHAM86,KHWN98,四角号码是61017,郑码是JIH,中文电码是0801,区位码是2703

〔唬〕字的UNICODE是U+552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804,UTF-32:0000552C,UTF-8:E5 94 AC。

〔唬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2281,属次常用字

〔唬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1ㄏㄨˇ

基本解释

威吓(hè ㄏㄜˋ)虚张声势是~不住人的。
蒙混,蒙哄。用流言~人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虚张声势、夸大事实来吓人。
bluff; intimidate; frighten; scare;
唬,虎声也。从口虎。 —— 《说文》
你别唬人;唬吓(吓唬);唬弄(糊弄。欺骗;蒙混)
2.另见 xià。

2xiàㄒㄧㄚˋ

基本解释

同“吓1”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同“”。恐惧,害怕。
scare;
唬得目瞪口呆。 —— 《红楼梦》
唬杀(吓死;吓坏了)
2.另见 hǔ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47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193頁,第12

標點整理本: 第120頁,第25

唐韻》:呼訝切;《集韻》:虛訝切,𡘋音嚇。說文》:嗁聲也。

又,《說文》:一曰虎聲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虛交切,音哮 —— 義同。本作虓,亦作猇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乎刀切,音豪。集韻》本作號,呼也。或作臯、號。

又,《集韻》:下老切,音皓 —— 虎聲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古伯切;《集韻》:郭獲切,𡘋音虢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鳥啼也。

注解

〔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唬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ǔ、xi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虎

〔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ǔ] ⑴ 威吓(hè ㄏㄜˋ)⑵ 蒙混,蒙哄 [xià] ⑴ 同“吓1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呼訏切頁碼45頁,第8

唬嗁聲也。一曰虎聲。从口从虎。讀若暠。

附注段玉裁改作「唬,虎聲也」。並注云:「虎亦聲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叽訝反頁碼135頁,第7行,第1

唬唬聲也。從口、虎。一曰虎聲。讀若暠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呼訝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45頁,第2許惟賢109頁,第2

唬虎聲也。

段注鍇本不誤。鉉本改爲嗁聲。誤甚。自吠篆已下。皆言鳥獸矣。《通俗文》曰:虎聲謂之哮。唬當讀呼去聲。亦讀如罅字。从虎口,虎亦聲也。五部。

从口虎。

段注與吠意同。主於說口。故不入犬,《虎部》。此下鍇有一曰虎聲四字。鉉本此四字在从口之上。皆淺人誤增。

讀若暠。

段注《說文》無此字。鉉用《唐韵》呼訝切。《玉篇》呼交切。與此讀合。

白话解释

唬,野兽啼叫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唬”是老虎吼叫。字形采用“口、虎”会义。

唬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4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129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110頁
4說文校箋第61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53頁,第11字
6說文今釋第186頁,第8字
7說文約注第345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857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91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4頁,第24字
11標注說文第60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46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266頁【補遺】第16321頁
14通訓定聲第123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35頁【崇文】第537頁
16說文句讀第176頁
17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144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146頁,第6字